吾誰與歸 作品

第190章 公平,公平,還是的公平!

    當然,大家都知道了,陛下讓興安去了稽王府,這病才好起來。

    而廷議也如期召開,二十六人廷議,三人缺席。

    朱祁鈺坐穩了身體,今天要辦的有三件事。

    第一件就是夏秋二稅徵繳,第二件事則是朱祁鈺交代下的關於弛用金銀之禁。

    夏秋二稅,主要討論折色,就是實物折算成銀兩,這和鹽鐵會議上討論的大同小異,歸根到底還是貨幣。

    大明渴望著一種長期的穩健的貨幣,來支撐日益龐大的商貿活動。

    第三件事就是于謙那本奏疏,農莊法的若干事宜。

    其實要辦的這三件事,是公平、公平,還是特麼的公平!

    “參見陛下,陛下聖躬安否?”廷議二十六人俯首行禮。

    朱祁鈺揮了揮手說道:“朕躬安,坐。”

    廷議的氛圍總體比朝議輕鬆許多,談的內容百無禁忌,可惜,五軍都督府諸都督,除張懋以外,再次缺席。

    五軍都督府不上朝之事,要追溯到了正統二年五月,行在鴻臚寺劾奏:太師英國公張輔等二百四十人,無故不朝參,合寘於法。

    英國公為何帶著五軍都督府不朝?

    勳臣的所有上奏都被駁回,每天廷議、朝議都是被彈劾,最後張輔根本沒法正常廷議、朝議。

    所以,桌上缺了五軍都督府的勳臣,已經長達十二年之久,今日張輔庶子張懋,九歲坐在了這裡,他什麼都不懂,但是他是舊勳最後的壓艙石了。

    英國公府,黔國公府一直是大明勳臣們,最大的牌面。

    楊洪以講武堂祭酒,位列賜席,這五軍都督府,闕了三位。

    戶部尚書金濂站了起來說道:“陛下,夏稅無過八月,秋稅無過二月,陛下登極,大赦天下,亦有盡蠲福建、京畿、大同府二稅。”

    “正統元年,上敕諭:米麥一石,折銀二錢五分。南畿、浙江、江西、湖廣、福建、廣東、廣西,米麥共四百餘萬石,折銀百餘萬入內承運庫。謂之金花銀,其後概行於天下。”

    “正統十四年秋稅,今年二月入庫,所得折色銀一百一十二萬三千四百七十二餘兩。”

    折色銀,張居正的一條鞭法的核心,但也非張居正一蹴而就,其實早在宋朝時候,就有折緡,洪武九年,亦有天下稅糧,以銀鈔錢鈔折色之說。

    戶部給事中任元祥立刻站起來說道:“陛下容稟。”

    “依臣看來,賦役之弊,莫甚於折色,何也?”

    “自開闢以來,取於民者,不過三端。孟子所稱粟米、布縷、力役。唐初租庸調是也,此三者,古有古之定額,今有今之定額,雖欲過加之而有所不可。是故謀利者,巧立為一切之法,以愚天下。”

    “折色有五害,正色有五善。折色用銀,銀非明之所固有,輸納艱難,此為一害。”

    “輕寶易匿,便於官役侵欺,此為二害。”

    “銀非貿易不可得,人多逐末,三害也。”

    “銀不制之於上,如泉府之操其柄,又不產之於下,如布帛之可衣,菽粟之可食,而偏重在銀,使豪猾得擅其利,四害也。”

    “銀雖多,非國之本貨,一旦有急京邊空虛,五害也。”

    ……

    任元祥這段話,很長,朱祁鈺認真的聽完了他的話,說的很有道理,至少從現象、問題、原因和方案四個方面,說的極為清楚。

    “很好,請坐。”朱祁鈺示意任元祥坐下。

    位於士大夫階級的任元祥能夠站在百姓的立場上看問題,能看到並揭露,賦役折銀,給貧苦百姓帶來的災害,是難能可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