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誰與歸 作品

第173章 計劃委員會

    大明宮裡養著一群太監,他們一生的使命就是打算盤,幫著朱棣算自己下西洋到底賺了多少錢,隸屬於內承運庫。

    “興安啊,你說,鋼鐵司需要打多少鐵,燋炭司需要燒多少燋炭,煤井司需要挖多少煤,這些又需要多少民夫,是不是都得提前計劃計劃?”朱祁鈺放下了手中孫鏜的奏疏。

    石景廠的規模遠超於前。

    比如王恭廠住坐工匠不足兩百人,但是石景廠僅僅鋼鐵司就至少需要五百餘工匠和五千力士,整個石景廠的規模大約有兩萬人左右。

    朱祁鈺對石景廠是有著極大的期許的。

    “自然是需要。”興安不明就裡的回答道,陛下這是又有什麼奇思妙想了嗎?

    朱祁鈺笑著說道:“朕打算讓這些打算盤的太監,聯合戶部的度支部,把這些個賬都算的明明白白。”

    興安眉頭緊皺,隨即愣愣的說道:“陛下說的是計省嗎?”

    “宋朝的時候,有鹽鐵、度支、戶部三司,這三司合稱三司,別號計省,設有三司使一人,位亞執政,人稱計相,和陛下所說的就很像了,尤其是鹽鐵酒礬專營的宋朝,計相可是極忙的。”

    大明的財政和大宋的財政是完全不同的,朱祁鈺當然心知肚明,大宋搞別的不行,但是往朝廷裡搞錢,那是一等一的強。

    比如這鹽鐵茶酒礬大宋全都是專營,生產多少,如何調配,都是朝廷說了算,但是大明完全不是。

    大明的專營幾乎等於沒有,甚至因為祖訓的伐山鑿石之禁,連礦課都不設,萬曆年間還因為礦課太監,和朝臣們發生了極大的矛盾。

    唯一辦得還有點樣子的開中鹽法,召商輸糧而與之鹽,洪武三年起開始實行,運送到大同入米一石等於太原入米一石三鬥等於淮鹽一小引。

    開中鹽法,在洪武年間就開始了崩壞。

    “計省好啊。”朱祁鈺不住的點頭,這就是歷史時間長的好處,朱祁鈺但凡是說的一個點子,立刻就在歷史上出現了。

    他本來想弄個計劃委員會,這就立刻有了計省、計相等等制度放在了朱祁鈺的面前。

    朱祁鈺問到了另外一個問題:“兩淮鹽引今年如何了?”

    興安愣了愣,翻了翻戶部的奏疏,將奏疏放在了陛下面前說道:“華亭、上海二縣灶丁,計負鹽課六十三萬兩千大鹽引。”

    “大鹽引?”朱祁鈺奇怪的問道。

    他稍微瞭解了下才知道,國朝之初,一鹽引為四百斤鹽,稱之為大鹽引,給邊鹽商都是小鹽引,二百斤。

    正統十四年,僅僅華亭、上海兩縣,朝廷就超發了六十三萬大鹽引,價值大約為一百二十六萬大同米。

    這還是兩個縣。

    大明收鹽,並非官營鹽場,而是起課。

    就是徵調民夫去各大鹽場去煮鹽,每一灶丁,免田二十五畝賦稅,免其他徭役。

    就是用二十五畝地的賦稅和此丁的其他徭役,來換鹽。

    “整個江南鹽場欠了多少鹽引?”朱祁鈺深吸了口氣問道。

    興安翻開了戶部度支部的奏疏俯首說道:“陛下,這賬,算不清楚。”

    朱祁鈺拿起了那本奏疏看了半天,的確是算不清楚,欠的鹽引,實在是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