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誰與歸 作品

第152章 畏民與為民

    這一仗關乎著大明和瓦剌的國勢。

    而此時的朱祁鈺,也站在了京師掌令官講義堂的講臺之上,此處的私塾,自然是按著朱祁鈺的佈置,自然是一個大學堂內。

    朱祁鈺上的是大課,不可能到每個學堂裡去。

    他本來就是個老師,站在講臺上,自然不會有什麼拘謹,與後世不同的是,此時的學堂內,站著數十員緹騎,立講臺最近的位置也站著兩個緹騎。

    他是皇帝,安全是第一位的,盧忠無論如何也不能讓陛下陷入危險之中。

    朱祁鈺開口說道:“大家不要拘謹。”

    這臺下,每個學員都是挺直了胸膛,目視前方,正襟危坐,一動不動。

    他說不要拘謹,這些掌令官們就不拘謹了嗎?

    這話一出,掌令官們,反而坐的更加筆直了。

    “很多人都好奇,朕要上課,朕要講什麼?”朱祁鈺站直了身子,振聲問道。

    大明君臣有別,朱祁鈺也不再多做要求,開始上課。

    朱祁鈺並沒有讓學員們等太久,他繼續說道:“朕要講的是,如何和百姓打交道。”

    “戰爭,是血肉橫飛,是衝鋒陷陣。的確如此,遭殃最多的,也是百姓。”

    “從古至今,幾乎所有的聖賢書,都在說一個道理,那就是百姓是國家的基石。”

    “孔子曰:民以君為心,君以民為本,心以體全,亦以體傷。君以民存,亦以民亡。”

    “孟子曰:民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

    “荀子曰:庶人安政,然後君子安位,民者,軍之本也。”

    “西漢時賈誼說,國以民為安危,君以民為威侮。”

    “前唐太宗文皇帝說:水則載舟,水則覆舟,為君之道,必須先存百姓。”

    “皇祖有訓曰: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寧。”

    “歷代先賢,從古至今,都在不斷的、反覆的強調著一個道理,那就是:百姓,是國家的根基,百姓,是國家的根本。”

    朱祁鈺援引了歷代先賢的思想,關於君、國、民的關係。

    太祖高皇帝朱元璋,出身悲苦,家裡饑荒蝗災,餓死了朱元璋的父親,大哥以及母親。

    朱元璋的二哥三哥,在明朝建立之前,也都顛沛流離最後身亡。

    朱元璋就在皇明祖訓裡告誡子孫,民為邦本,本固邦寧,告訴子孫們,什麼力量是可以依仗的。

    “但是現狀是什麼樣的?朕以為,在坐的諸位,都比朕更加清楚。”

    “賊過如梳,兵過如篦,梳子齒疏,百姓尚有喘息之機,竹篦齒密,兵匪過境,寸草不生。”

    篦,是清除頭髮中蟣蝨的梳髮工具,非常的密。

    “掌令官掌軍紀,軍紀之事,自然有軍紀的教習去教,朕要講的內容,第一講,就是畏民與為民。”

    “畏,則不敢肆,而德以成,無畏,則從其所欲,而及於禍。”

    “如果對百姓有畏懼之心,那德行自成,如果沒有任何的畏懼,隨心所欲,很快就會招致禍患……”

    朱祁鈺開始了他的課程與百姓打交道,他要講的東西是《為國為民》。

    掌令官掌管的軍紀同時,也要負責和百姓們打交道,這個打交道的過程中,應該怎麼去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