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誰與歸 作品

第148章 京師講武堂,開堂了!

    比如講武堂的軍士們除了要學習兵法、槍、炮、算學、測繪、堪輿、戰陣攻守,還要學習工程。

    工程分為了橋樑、道路、地壘、城防、修械、營寨等許多課程。

    而掌令官講義堂,主要就是學習軍律、軍紀、和軍條例。

    例、條例,都是大明皇帝的旨意。

    明承唐律,唐朝時候例、條例,叫做格和條格,都是由皇帝的旨意編纂修改,最後形成一種對律法的補充條文。

    新朝雅政,皇帝登基後,就會廢除前代皇帝下的條例。

    然後從歷代中條例中,選擇補充,為滿足當下的社會矛盾,符合當下社會現狀,進行修改,最後形成具有法律意義的條例。

    大明的條例,是一個不斷革故鼎新的過程,皇帝每次登基都廢除,然後審核選擇歷代條例,進行補充訂正。

    比如弘治十三年的《問刑條例》,就是如此誕生,對大明律法的補充,地方官員可以援引進行判刑。

    朱祁鈺還沒做皇帝,還是老師的時候,就知道一件趣事。

    蠻清朝入關之後,對條例的意義,並不是很理解,直接頒發了《大清律例》。

    然後新皇登基,也不會廢除前代條例,條例越來越多,最後高達1870條的條例。

    哪怕是精通刑名的官員,都無法援引大清律例去判刑,因為自相矛盾的地方,實在是太多太多了,最後就成了真正的人治。

    朱祁鈺看著偌大的京師講武堂,頗為感慨,終於被他做成了。

    “這裡還有一個講義堂?”于謙對於京師講武堂的態度是不看、不聽、不說,他本來就是兵部尚書,整個十團營都是在他的組織下建成的。

    石亨是他從牢裡提溜出來的,劉安是于謙求情才戴罪立功,範廣是于謙遼東調過來的,孫鏜更是殺了魏興才當上了指揮同知。

    這十團營從上到小可謂都是他的人,他要是對講武堂之事過問,那是給自己招致禍患。

    于謙在規則上,是沒有權力調兵遣將的,因為用以調兵的令符火牌,由內府印綬監和御馬監掌管。

    當然這只是規則,于謙真的要調…其實也調的動,但是他從來不調。

    和敵人打仗還要請旨的他,是不會隨隨便便僭越的。

    京師講武堂的所有籌備都是祭酒楊洪操持的,于謙自然是不知道講武堂裡,居然還有個掌令官講義堂。

    掌令官講義堂的學員比講武堂的學員還要多一點。

    而且講武堂還有很多勳二代、勳三代,打算留級混日子的。

    朱祁鈺和于謙詳細聊了聊掌令官的職能,尤其是對於軍伍之間的肉刑、私役的管理,以及風聞言事之權責,都說了個清楚。

    掌令官除了戰時,並不具備任何的執法權,而且僅限於隊一級,執法的事兒,還是得上級軍將來處理。

    “極好,極好。”于謙連連點頭,原來陛下除了讓緹騎每旬走訪之外,還準備了常備的監察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