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誰與歸 作品

第144章 大明守夜人——夜不收(均訂加更)

    至少阻擋他們就近補給。

    堅壁清野,清到了別人家裡,這就是楊洪提出的組建墩臺遠侯的目的。

    當然了楊洪也提出了,墩臺遠侯的具體職能。

    具體分為了:抓生、哨報、守哨、督哨、爪探、走報、傳事、墩臺、坐塘、報警、瞭山等職務。

    朱祁鈺打算批准這道墩臺遠侯的奏疏,就以九鎮邊軍為主,建立一整套大明的對外情報網。

    他要對瓦剌人掃庭犁穴,那必須要延著水文,將瓦剌人的部落一個個的找出來。

    組建這個情報網,當然首先就是從迫在眉睫的宣府開始。

    而這個情報網的名字,因為放哨夜不收的緣故,朱祁鈺硃批了名字,夜不收。

    在楊洪所求之外,他額外的給予了二百八十套飛魚服。

    這些飛魚服,都是給夜不收的禮服和葬服,平時他們是不會穿的。

    夜不收,因為傳遞情報、為大軍打探消息、甚至還要承擔一定的軍事作戰任務,比如阻攔私自入境的小股劫掠馬匪,比如擊殺敵軍斥候等等。

    墩臺遠侯每次放哨,傷亡必然慘重,但為了情報,的確有存在的必要性。

    若是這些墩臺遠侯,永遠消失在了邊方和草原上,查實其陣亡之後,會有相應撫卹。

    若是無法查實,則會以逃亡計,逃亡是沒有撫卹的。

    這些夜不收,通常單獨或者兩三個人一起活動,一旦遇敵,很容易全軍覆沒,根本無法查實。

    朱祁鈺之所以賜下了飛魚服,是因為所有人都知道,這些人願意做墩臺遠侯,並不是因為他們犯了什麼錯,更不是什麼罪犯。

    他們是優中選優,所有的墩臺遠侯,是大明最忠誠的戰士!

    他們不會逃亡,但是因為無法查證是死是活,只能記作逃亡。

    沒有撫卹,只有衣冠作為衣冠冢。

    證明他們曾經為大明貢獻了自己的生命。

    朱祁鈺賜下飛魚服二百八十套,就是為這二百八十員大明利劍,送行。

    他們是大明的守夜人——夜不收。

    “興安啊,你說僅僅這一套衣服,就能讓人去賣命嗎?”朱祁鈺硃批了楊洪的奏疏之後,感慨的問道。

    夜不收在墩臺傳遞了情報之後,重要軍報都會送到錦衣衛來。算是錦衣衛衙門的下屬單位。

    但是這些大明最鋒利的劍,其實得到的就是這一身的衣服,而且一輩子可能穿不了一次。

    陛下是心疼人的,並不認為衣服比人重要。

    當然,那必須得算個人才行。

    興安俯首說道:“陛下,飛魚服上,有四爪飛魚紋,飛魚類蟒,亦有二角,乃是僅次於蟒服的二品賜服,這是軍士們赤膽忠心的見證,也是陛下對他們的恩典。”

    “他們做的陛下知道,大明也知道。”

    “他們是為自己的妻兒老小賣命,也是為大明賣命,更是為陛下賣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