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誰與歸 作品

第125章 在朱棣頭上動土

    朱祁鈺非常遺憾,他遺憾大明雄風不在,今天的大閱,遠不如初了。

    永樂十九年,朱棣組織了一次超大規模的春閱。

    四夷館組織了二十七個國家,超過六百多人的使團,進行了超規格的代號“狩獵”的春閱。

    朱棣派遣三大營精騎,帶著這六百人的使團,從嘉峪關出發,沿途參觀了大明的九鎮邊軍,隨後再乘船至浙江上岸。

    在浙江、河南、山東、江蘇等地,進行了人文的“觀光旅遊”,宣揚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的同時,還展示了大明之富碩。

    隨後在第二年,六百人的使團,來到了懷來,狩獵正式開始。

    那次的京營共計十萬精銳參加,持續月餘,宣揚大明之國威。

    帖木兒帝國的副使蓋蘇耶丁,曾在回憶錄裡坦言:“我不得不承認,帖木兒大帝,死在東征的路上,是一件幸運的事情,這使他保全了一生的英名。”

    帖木兒是中亞小霸王,建立了帖木兒帝國(今阿富汗附近),曾經號稱百萬大軍,要反明覆元,號召蒙古舊部,再塑大元榮光!

    結果東征沒過多久,帖木兒,就死在了路上。

    朱祁鈺的這次春閱,參加人數看似是二十二萬,其實只有不到兩萬人,參加了實際的演練。

    規模上比“狩獵”要小很多,而目的也只是安撫京師,而不是宣揚國威。

    立意上,也比太宗文皇帝遜色數籌。

    朱祁鈺深吸了口氣,他要走的路很長很長。

    他屏氣凝神,目露兇光,大聲的喊道:“將士們,終將有一天,形勢會逆轉!”

    “我們必讓瓦剌人,用他們的子民、用他們的鮮血、他們的土地!血債血償!”

    “大明,天下無敵!”

    朱祁鈺為何要這麼大張旗鼓的操辦這場大閱,他的目的自然是京營枕戈待旦,一旦瓦剌人露出了破綻,必驅長車,破瓦剌人,追殺至天涯海角,不死不休!

    大明和瓦剌只能有一個活著。

    如果他這個皇帝,都沒有了這個勁頭,那朝臣們會懈怠,大明軍隊會懈怠。

    土木堡一役,死亡的冤魂,則再也不會瞑目了。

    是夜,朱祁鈺回到了郕王府,依舊在思考著京營之事。

    首先是火門銃應該全部更換為燧發手銃,或者改良舊銃。

    否則打仗火藥迷了眼這事解決不掉,那還說什麼驅廠車,萬里兵鋒,盡滅西虜呢?

    但是現在朱祁鈺缺鋼,尤其是簧片的彈力需求極大,王恭廠和兵仗局為了武裝緹騎,已經用光了合用的鋼料。

    擴大生產,勢在必行。

    擴大鋼料生產,就必須擴大燋炭廠,而擴大燋炭廠,勢必要用到西山煤山。

    西山,西山是當年朱棣親自選定的地方,作為皇帝陵寢之所在。

    後來卻逐漸發現了煤山,京師百萬,用炭用煤不計其數。

    柴米油鹽,柴字當頭,這西山煤田之事,煤窯便逐漸多了起來。

    即便是都察院禁止約束,錦衣衛們巡查,嚴禁私自開採在朱棣的頭上動土挖煤,重罪不赦。

    但是依舊是蔚然成風,窯井無數,獲利極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