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誰與歸 作品

第110章 一點微小的工作(均訂加更)

    一旦觸犯禁令,就和于謙說的那樣,不會做人,就做不的人了。

    “也對。”朱祁鈺不住的點頭。

    于謙的法子可謂是物盡其用,比朱祁鈺這種直接餓死的物競天擇法,要靠譜一些。

    于謙有些好奇的問道:“陛下是怎麼想到勳軍這個制度的?臣越琢磨越感覺到此法甚是巧妙啊。”

    勳軍,或者說軍官隊,到底哪來的?

    其實是仿照三灣改編裡的例子,但是朱祁鈺並不是教條主義,他對三灣改編持有一種方法論的觀點。

    勳貴們為大明立過功,為大明流過血,他們躺在祖宗的功勞簿上,那是建立在祖上為大明開疆拓土,為大明毀家紆難的。

    但是勳貴子嗣軍紀敗壞,偷惰不奉詔習騎射、不朝、逢迎賭博之相師,醉醲飽鮮之是尚,忽軍旅之事而不修,玩祖父之功而不恤等等現象,是普遍存在的。

    如何讓勳貴,及這些勳二代、三代們,為大明發光發熱,而且還不出現佔著茅坑不拉屎的局面呢?

    最主要的是,不能讓天下武人們寒心,為國毀家紆難,皇帝卻薄情寡恩到刻薄,那就不妙了。

    其實之前石亨和中軍都督府右都督張輗,爭的不就是待遇和權勢嗎?

    朱祁鈺的勳軍,其實歸根到底,自然是榮養二字了。

    通過軍校五項六考大評之後,你能帶兵,那自然是為大明發光發熱,英國公一系、黔國公一系,到了明末也有很能打的呀。

    如果勳戚們,無法通過,那就領個空銜兒,吃點俸祿就是。

    畢業證全都有,帶兵打仗不行,就老老實實的當米蟲。

    這樣未來會出現一批非軍隊出身,但是卻是百戶、千戶、指揮同知、都指揮、指揮使、左都督、右都督的虛銜勳戚來。

    和後世類似於非軍隊出身的少尉起步,卻有軍銜,就很像了。

    “朕自己琢磨的。”朱祁鈺樂呵呵的說道。

    于謙眨了眨眼,又撓了撓頭,陛下這話,講的已經很明白了,就是不想說,到底是從何處得來的。

    于謙不信是朱祁鈺自己琢磨出來的,包括前面匠爵法、農社法。

    他思前想後,總覺得陛下身後有高人!

    就是這樣,絕對有高人指點!

    陛下在監國之前,就是個普通的王爺,還是個庶出子。

    每年俸萬石,折來折去能領三千石,就是不錯的了,除了府上的校尉和典簿,根本養不起人的。

    這些政令,在於謙看來,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甚至經過了很多年探索才可能出現的的政令,就這樣簡簡單單的被陛下說出來了。

    那陛下背後能沒有高人嗎?

    王直嗎?那個看到錦衣衛左都督馬順死在奉天殿上,嚇得雙股亂顫的吏部尚書王直,能想出這種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