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誰與歸 作品

第五十二章 英烈冊與英烈祠

    朱祁鈺接手的是一個什麼樣的大明?他心裡有數。

    那他的那個擺爛的哥哥朱祁鎮接手的是一個怎麼樣的大明?

    朱祁鎮接手的大明朝是一個仁宣之治後鼎盛大明朝。

    前有太祖太宗兩位皇帝武功赫赫,後有仁宗宣宗兩位皇帝的德惟善政,政在養民。

    但是朱祁鈺接手的大明,完全不是如此,是一個正在崩壞的大明朝。

    東南方向福建有超過百萬人的起義,波及數省,聲勢之浩大,比之黃巢起義,旗鼓相當。

    西南方向麓川之役四戰平叛,連年征伐,叛亂依舊,只能以擦屁股紙的盟約束縛,連續十數年,大軍疲憊、空耗國帑懸而未決。

    東北方向,瓦剌人擊敗了女真人,長期威脅大明的廣寧、山海關等地,甚至在正統十四年,廣寧一度易手與瓦剌人手中。

    西北方向,瓦剌人更是打出了土木堡驚變!俘虜了大明皇帝朱祁鎮!將河套平原作為了自己的後花園,山外九州變成了瓦剌人的屠掠之地。

    這是一個在逐漸崩壞的大明,如何重塑大明,就是他這個庶皇帝的職責。

    “朕的想法是,兵部與戶部聯手,核定戰亡戰傷軍士名錄,立英烈冊,將這些軍士的名字寫在這些英烈冊上。”

    “在這戰場故地,立一個八角亭,立碑刻下這些名字,凡是有人路過,或者逢清明春祭,百姓們也有去處。”朱祁鈺說了說自己的想法。

    國家大事,在戎在祀。

    但是每年只有朝廷祭祀,是不夠的,百姓們也應該知道他們的事蹟。

    于謙呆滯的看著朱祁鈺,他還是略微小瞧了這位陛下的體恤愛民。

    連身後名這種事,陛下都考慮到了。

    于謙認真的想了想說道:“陛下,這些戰亡、戰傷的軍士們的家鄉也可以立一塊碑文,不許幾釐地,刻上他們的名諱和功績,花費不了多少散碎銀兩。”

    “也可令各縣修訂英烈冊,記錄本縣戰亡、戰傷名諱功績,臣以為此乃上善之舉。”

    “只是陛下,軍士名諱多數都是比較簡單,以數為多數,比如父母生娃娃的時候,父親十七,則這個孩子就叫徐十七,若是記錄名諱,大軍就要改名了。”

    “其實也不難,比如勇字營,就可以用姓氏加勇字再加一字定名,臣再琢磨琢磨,寫成奏疏,面呈陛下。”

    “上次於老師父說的匠爵的奏疏,還沒寫完,這件事,交給別人吧,你看這不就來了嗎?”朱祁鈺努努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