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誰與歸 作品

第九章 皇權更替,腥風血雨

    朱祁鈺看著長長的行軍奏疏,明確了一件事,他那個哥哥,真的不是個省油的燈。

    英國公張輔在朱祁鎮籌謀親征的時候,就強烈反對,甚至給出了「秋暑未退,旱氣未回,青草不豐,水泉猶塞,兵兇戰危」的具體理由,告訴朱祁鎮,此戰凶多吉少。

    塞外作戰,天氣尤其是秋季凍雨的危害,張輔這個老將一清二楚。

    跟蒙兀打了八十多年的大明也是一清二楚。

    戶部尚書王佐在奉天殿高聲疾呼,絕對不能去!

    因為只准備了一個月左右,士兵就帶著炒麥三鬥,如何能戰,餓都餓死了,哪來的力氣打仗?

    但是朱祁鎮執意要戰,戶部尚書王佐無奈,只好調配順天府、山西布政司、保定等七府的夏糧至大同宣府交納。

    一切都像張輔和王佐預料的那樣,秋季凍雨加糧食不足,朱祁鎮行至陽和時,連日風雨,人情甚洶洶,兵士已乏糧,殭屍滿路。

    在陽和這個地方,大明軍卒凍死餓死在路邊,被野狼撕咬的面目全非,軍心渙散到了極致。

    兵部尚書鄺埜,以六十四歲高齡,跪在朱祁鎮的大帳外的草窩子裡,整整一夜,勸朱祁鎮退兵。

    但是朱祁鎮依舊執意從宣府至大同,繼續親征。

    當朱祁鎮覺得不能打了準備從大同跑回京師的時候,大明的朝臣們一致同意,並且規劃好了路線和行軍路線。

    幾個以英國公張輔為首的將領,以王佐、鄺埜為首的文官,甚至提出了皇上先走,他們斷後的決定。

    當時也先再次南下大同,兵情兇險,朝臣們準備把朱祁鎮先送回來,但是朱祁鎮執意要大軍隨行。

    而到最後的土木堡的駐軍命令,更是由朱祁鎮親自下達,理由是這裡適合決戰。

    駐蹕意決戰,是于謙在奏疏中,最隱忍的表達了駐紮在土木堡,是朱祁鎮的軍事冒險。

    事實上,此時兵部尚書鄺埜依舊在勸諫朱祁鎮,行至居庸關再言決戰,但是被斥責“腐儒安知兵事,再妄言必死”,而鄺埜則奏對曰:“我為社稷生靈,何得以死懼我!”

    但是呢,已經沒有人能夠阻攔這場悲劇的發生了。

    這些將官們真的是忠勇至極,在土木堡驚變的時候,文官武官全部戰死殉國,只有少數幾個逃脫了戰場。

    朱祁鈺合上了幾本奏疏,當然所有的罪責,都落到了王振的頭上,這麼大的一口鍋,也只能扣在王振的身上。

    為尊者諱,這種自古以來的話術,朱祁鈺能明白于謙看到土木堡驚變之後,大明京營全軍覆滅時的痛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