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誰與歸 作品

第四章 退敵良策

    于謙的以備不患,絕對不僅僅是瓦剌部,甚至還包括了大明內部。

    “南京武庫有盔、甲、神槍、神銃、神箭、火炮、弓、弩、箭簇、戰服、戰旗約190餘萬件,殿下,只需運抵京師126萬件,此戰萬無一失。”

    朱祁鈺用力的眨了眨眼,他強忍著內心的驚駭,接過了于謙遞過來的武備志,裡面是南京武庫的儲備。

    他看著那琳琅滿目的武器清單,盔甲戰服戰旗大約有二十多萬件,神槍、神銃約有十餘萬,神箭居然有四十餘萬,火炮近千門。

    這就是大明朝的實力嗎?

    于謙深吸了口氣,站直了身子說道:“殿下,臣任兵部右侍郎、左侍郎、兵部管主,巡河南、山西、湖廣、浙江等地,已十九年有餘。”

    “北京武庫臣剛去過點驗,南京武庫這126萬件,在十月初,即可到京,絕不遲滯。”

    “好說。”朱祁鈺將手中的奏疏遞給了戶部尚書等幾位老師父看了下。

    “召集備操軍、運軍械至京,這都是應有之意,之前於老師父所言,京中缺糧,糧價飛漲,一石就四兩?”他問了一個核心的問題。

    常言說得好,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這沒糧食,再堅固的城池、再多的兵力、再強大的武備,都會是甕中之鱉,最後的結果還是戰敗。

    戶部尚書金濂趕忙俯首說道:“殿下,京中糧食不足十日,皇上出京,調走了京倉所有的糧草。”

    “通州有糧。”于謙立刻說道:“通州有八百多萬石糧食,雖有些陳糧,但足以京中食用一年有餘。”

    金濂立刻搖了搖頭,他是戶部尚書,怎麼可能不知道通州有糧八百餘萬呢?他頗為肯定的說道:“於老師父,這些糧草,鋪上火油付之一炬的好。”

    這是何等的道理?朱祁鈺的眼神帶著審視看著金濂,這個戶部尚書他是幹到頭了,不想幹了嗎?

    八百萬石糧食說燒就燒?!那京城的百姓吃什麼?這不是開玩笑嗎?

    于謙俯首說道:“殿下,臣請監國旨意。”

    “臣自請,提督各營軍馬,在京各營將校受臣節制。以全權調糧入京。”

    “臣以項上人頭作保,十月前,八百萬石糧草,只多不少!”

    幾個大臣的目光都看向了朱祁鈺,這是一個很大膽的舉動,于謙乃是文職,按照大明律,兵部尚書等文官是不能指揮軍隊的,而五軍都護府才能指揮。

    可惜五軍都護府連中軍左都督,英國公張輔,都戰死在了土木堡之變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