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誰與歸 作品

第九百八十七章 生命的“薯光”

這玩意兒要是有種子,唐興也不至於專門製作種箱運輸了。

為了這個東西,唐興可是在秘魯耽誤了整整半年的時間,他的確在秘魯找銀山,也的確找到了,但是銀山,那只是他海航史上的一個註腳,甚至不會單獨拿出來說。

但是番薯,唐興作為了單獨的祥瑞獻出。唐興是地道的大明人,種地出身,糧食對大明什麼意義?

糧食就是天,誰掌控了糧食,誰就掌控了天下。

就比如說大明海商們,明明知道桑海帝國有無數的黃金,但是到了倦馬河,第一時間乾的事是開荒佔地。

此言一出,群臣皆譁然,沒人會懷疑大明鎮海侯唐興在奉天殿上糊弄陛下,既然如此說,那就是一畝數十石。

大明上田一年三熟,收穫不過十數石,還得悉心照料,精耕細作,若是此物真的如唐興所言,那大明內外,能養多少人丁?

“地力幾何?”胡長祥盯著箱子裡的幾株植物問道。

“廣種耐瘠。”唐興笑著回答道,他頗為真誠的說道:“此物,唯一的缺點就是每代減產,不知道如何才能減毒。”

群臣們才鬆了口氣,如此神物,要是沒點限制,確實顯得離譜了些。

“就跟荸薺一樣,用莖尖培育莖尖苗即可。”胡長祥聽聞,看著那塊莖,不以為意的說道。嗯?

左都御史賀章站了出來,俯首說道:“陛下,萬物以實為基,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水土異也,胡祭酒亦是為大明百姓生機所言,若效皆大歡喜,若不效,還請陛下寬宥言過其行。”

胡濙胡太師葬禮上,賀章才知道,大明新的農學堂祭酒是胡濙次子,他此時站出來,就是迴護,胡長祥不在朝堂,不知道朝堂兇險,這種立軍令狀的話,怎麼可能隨便說出口?

農學堂本身就是被攻計的目標之一,若是這莖尖培育莖尖苗不成功,到時候文官一張嘴,唾沫星子能把人淹死。

胡長祥不知道厲害,賀章知道,所以他站出來迴護,至於為什麼賀章要護著胡長祥,因為賀章是胡濙沒收入門的學生,賀章從來不後悔自己出塞掉了右臂,但是胡濙始終不認這個師生關係,讓賀章極為遺憾。

“就是很簡單的,我…”胡長祥一聽剛要解釋,立刻就明白了賀章的意思,額頭生出了一層汗,他明白了一個基本道理,君前無戲言。

這哪裡是奉天殿,這分明是龍潭虎穴!

幸好言官頭子賀章算是他爹的學生,出言提醒了一二,這個時候,胡長祥由衷的感謝自己的禮部尚書父親。

朱祁鈺滿是笑意的說道:“今天是個喜慶的日子,無礙無礙,農學堂接收此嘉瑞即可。”

唐興又拉開了一塊紅綢布,拔出一顆結著白花的植物,上面累累結實數十顆渾圓的塊莖,其貌不揚,他笑著說道:“此物名日馬鈴薯,根莖狀似馬玲,故此得名絕似吳中落花生及香芋,亦似芋,而此差松甘,巨腳族人稱其為土豆,就是種在土裡的豆子。”

“山溝地一塊,挖芋常數十石,洋芋切片堪以久貯,磨粉和蕎麥均可作餅、饃,這東西弊病和番薯一樣,都是累代減產。”

朱祁鈺聞言,不住的點頭說道:“好好好!”沈翼看了半天,立刻俯首說道:“陛下,同志者,或不遠千里而至,他方之產可以利濟人者,即世可無慮不足,民可無道殣!”

沈翼這話的意思是:相同志向,相隔千里也要通行,他方之產物,有利於人,大家都應致力於引種,那麼農業生產,能滿足百姓果腹,老百姓就不會逃荒餓死了,更通俗的講,這麼好的東西,趕緊種起來!

道殣[jn]——餓死在路上。

朱祁鈺點頭說道:“善,興安,把萬歲山滕一騰,專門給農學堂用來種植田畝所用,城裡就這塊地最為肥沃。”

沈翼一愣,他說要推廣,陛下直接把自己的御花園給騰了出來,專門供給農學堂培養薯苗,推廣生民之物。

“陛下聖明!”于謙再次出列俯首,朗聲說道。

景泰十五年的時間是于謙這輩子當官最輕鬆的十五年,皆仰賴聖明之主在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