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誰與歸 作品

第五百三十二章 擁有於少保的君士坦丁堡,堅不可摧

    京師保衛戰,要面對的局面,不比君士坦丁堡的局面好到哪裡去。

    于謙認真的說道:“但是徐有貞、俞士悅之流,雖然送走了家人,可是他們自己留下了,徐有貞多次出城,去各地巡按,堅壁清野,他是有機會跑的。”

    “俞士悅駐防城門,也是有機會跑的。”

    “他們沒有選擇逃跑,城破之後,誰能說清楚面對的是何等局面?”

    “然而,君堡的聖宮之內,堂堂元老院,卻無一元老為君士坦丁分憂解難。”

    于謙是堅定的主戰派,曾經和徐有貞為是否南遷撕破了臉面,甚至說出了徐有貞再議南遷必殺之的話來。

    但現在,于謙依舊在為徐有貞說話。

    于謙是個渾然如玉的謙謙君子,可惜這樣的君子,往往更容易被奸人所害。

    真正的君子,就是這麼好欺負。

    “若非如此,徐有貞現在哪裡還有治水的差事?早就人頭落地了。物盡其用嘛。”朱祁鈺平靜的說道。

    大明皇帝對徐有貞的厭惡,就寫在臉上。

    按照徐有貞的功績,再怎麼著,在陛下這裡,徐有貞都應當算作是個人,應該用人盡其才這個詞,但是陛下用的是物盡其用。

    陛下心裡的疙瘩究竟哪裡來的?

    若說是當初的南遷之議,那俞士悅呢?

    陛下戰後不是選擇了讓俞士悅留任刑部尚書?而且俞士悅做的一直很不錯。

    若說忠於稽戾王之事,那袁彬呢?

    對於袁彬,陛下從不吝嗇功賞牌,委以重任,對其奏疏總是親筆回書,即便是眼下袁彬去了倭國,陛下心心念念,第一時間想到的還是他們的安危。

    誰都能看出陛下對袁彬、楊翰等忠勇之士,愛護有加。

    畢竟稽戾王已經死了,是在太廟殺的。

    若說陛下討厭文人的驕作,那陳循呢?

    當初的那位內閣首輔,陛下還不是容下了他?整日裡囉囉嗦嗦,還講不清楚仁恕的道理,每次講筵,都跟唸經一樣。

    若非到了後來,陳循自己儒袍上殿,被罷了官,陳循這《寰宇通志》還會一直修下去。

    可是陛下始終不肯原諒徐有貞,無論徐有貞做些什麼,陛下甚至要用十萬銀幣,買徐有貞的景泰安民渠的奇功牌。

    于謙想不明白這個事,不過他也沒問,徐有貞去治水蠻好的,參與到朝堂的風波之中,只會屍骨無存。

    這場兵推棋盤終於結束,朱祁鈺這是忙裡偷閒,開始了景泰六年的政務。

    練綱到了四川境內,幾次遇險,馬車翻了三次之後,練綱學會了騎馬。被下毒了一次,被明火執仗暗殺了兩次,被山匪強劫了三次,九死一生。

    無論之前練綱什麼模樣,現實逼迫著練綱對戥頭案窮追猛打。

    南衙的畸零女戶大案依舊在稽查,大明京軍坐鎮,一切進展順利。

    春節、天明節期間,大明並無大事發生,但是南衙的寒潮居然成為了常態,西湖結冰成了杭州人每年都能看到的冬景。

    廣州府在去年十一月份的時候,下了一場暴雪,積雪三日才化,讓人唏噓不已。

    自1400年以來的小冰川氣候,終於展現了它的威能。

    貴州的襄王又生了一次病,不過是普通的風寒,貴陽天氣忽然轉冷,沒什麼準備的襄王連打了幾個噴嚏,病了幾日才好。

    “欽天監的新大統歷趕緊修好,天氣反覆無常,若是連日曆都不準,百姓如何根據節氣播種收割?”朱祁鈺對著興安囑咐道。

    這修歷,已經說了兩年有餘,卻始終連個影子都沒看到。

    朱祁鈺要催一催欽天監,最近欽天監設置了十大曆局,人手不缺,先把這最重要的日曆算好。

    “陛下,這事已經在催了,這幾日天氣多變,陛下在催,六部的明公們也在催了。”興安趕忙說道。

    朱祁鈺停下了筆,好奇的問道:“就沒人說是因為朕無德失道方招致如此天災?”

    興安猶豫了下,還是說道:“有…”

    雖然興安不想說,但是天人感應這種事,在大明還是非常流行的,陛下殺兄篡位,招致天怒人怨的流言,並不罕見。

    最近的天氣反覆無常,這種傳聞自然會有。

    朱祁鈺想了想說道:“不要管它,做好自己的事就是,朕倒要看看,哪個臣工會上書這麼說。”

    興安無奈,陛下這是打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