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誰與歸 作品

第272章 如此苛刻,恐天下非議

    “集寧至大同衛亦有驛路,是所謂四通八達。”

    胡濙深吸了口氣笑著說道:“永樂五年,文皇帝復設驛站,設必裡,朵甘、隴答三衛,川藏等族,復置驛站,以通西域之使。令洮州、河州、西寧三衛,以官軍馬匹給之。”

    “永樂七年驛路成,往來僧俗官吏、商賈、朝佛香客,絡繹不絕,於是道路畢通,使臣往還數萬餘里,實乃千秋之功。”

    這條驛路,的確是千秋之功,後來這條路叫川藏公路,最後變成了青藏鐵路。

    胡濙說的是永樂五年,在闡化王扎西堅讚的請求下,延著茶馬古道,修建了一條通往川藏的驛路,至此川藏變得安靜了。

    朱祁鈺當然知道這條通往川藏的官道驛路,他滿是疑惑的說道:“遠在天邊的川藏都能修通官道驛路,為何…河套不修驛路呢?”

    胡濙嘆了口氣,頗為遺憾的說道:“陛下,當時南衙才是京師,北衙是北衙,北衙才是遠在天邊,那時候,文皇帝為了北伐還罷免了夏元吉,塞外未能靖安,如何修馳道?”

    “今天修了,明天就毀了,當時文皇帝修了條到永寧寺的驛路,還被朝臣們氣的直接回北衙了。”

    朱祁鈺瞭然,這就是常青樹的好處了,一句話就說清楚了,當初為何文皇帝朱棣未曾修河套的官道驛路了。

    修了遼東的驛路,就沒辦法修河套的驛路了。

    今日今時,修河套官路驛站,是理所當然,但是在當時,朝臣們來看,平白消耗人力物力,修來彰顯皇帝的武功嗎?

    “修驛路花費幾何?還要投入嗎?”金濂作為戶部尚書,立刻提出了質疑,修官道驛路可不是小數目,這筆錢,誰來出?

    其實金濂更想問,大明官道驛路修好了,設立稅監鈔關,收到了銀子,怎麼分?

    全都進陛下的內帑嗎?

    朱祁鈺笑著說道:“不費多少錢,總共不到七十萬石的糧食,以京師糧價折銀,不過三十五萬枚銀元。”

    金濂才不信會這麼便宜,他振振有詞的說道:“當初文皇帝修遼東官道驛路,可是徵召了近三十萬民夫,花費了近百萬兩銀子!陛下莫要誑我!”

    金濂可是戶部尚書,他當然要精打細算,大明朝的銀子,不能跟開了閘的水一樣洩了出去,卻是看不到回頭的錢。

    七十萬石糧食就想把這麼大的事兒辦了,怎麼可能?

    吳敬呆滯的看著這一幕,這就是傳聞已久的鹽鐵會議的氛圍嗎?戶部尚書跟大皇帝如此說話,恭敬之心呢?

    這就是吳敬久在地方,不瞭解朝堂裡的規矩了,朝廷裡,讓大明滾滾向前,就是最大的恭敬。

    胡濙作為戶部尚書,這是職能所在。

    朱祁鈺左右看了看說道:“我們不需要徵召民夫啊,集寧那麼多連飯都吃不上的人,他們就是民夫啊。”

    “只需要給他們維持到明年夏收之前的糧食,就足以讓他們為大明修好於少保送來的這些官道了。”

    “瓦剌人搶他們的牲畜、牛羊、糧食,還殺戮奸他們的女兒,妻子,我們就不同了,我們給他們糧食,讓他們活著。”

    “只需要幹一點點,一點點活兒就是了。”

    金濂不停的眨著眼,他本來聽說集寧變成了爛攤子之後,心都快要疼死了,這是計劃外的投入,但是陛下這麼一說…

    “百姓受災,賑濟不是天經地義的嗎?”金濂略微有些呆滯的說道。

    過高的道德標準,導致了金濂對百姓是有著極強的同情心,這都受災了,陛下居然還組織他們幹活?

    朱祁鈺理所當然的說道:“不然呢?鬥米恩升米仇,難道朝廷要做爛好人嗎?給好處,給習慣了,你信不信他們甚至不會放牧,更不會耕種,就等著朝廷賑濟。”

    “賑濟不到,稍有風吹草動,他們就會背棄大明再投瓦剌。”

    “這不是守土牧民之道。”

    金濂眉頭緊皺的說道:“會不會招致天下非議啊,如此苛刻。”

    胡濙坐直了身子,滿是笑容的看著憂心忡忡的朝臣們,笑著說道:“我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