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誰與歸 作品

第263章 勝利必將屬於我們!

    即便是以明太祖高皇帝英武,也有諸多的無奈。

    比如那個鼻子朝天的孔克堅三請方至,以周禮騎在朱元璋的頭上,還大聲叫喊,鳳陽朱,暴發戶。

    比如那些個不肯出仕的士大夫們,以不出仕威脅朝廷,即便是太祖高皇帝殺了斷指不出仕的夏伯啟叔侄二人,但是依舊無法讓他們出仕。

    鄧愈克復徽州,前元經學家、前元的忠義之士鄭玉,不肯出仕,鄧愈三請,鄭玉堅拒,遂在絕食七日之後,懸樑自盡。

    朱元璋下蘇州,求取名士治國之策,晝經夜史、枕藉不厭的前元知名儒士馬玉麟,不肯出仕,賦詩一首「囊中短疏成遺恨,身後佳名愧昔賢。玉石俱焚嗟此日,中原消息尚茫然」服毒自盡,臨終念念不忘中原消息。

    徐達克復溫州,明軍入城,前元翰林侍講學士的永嘉人陳達,自殺未果,以石擊脊,風痺不能出仕,三年稍愈,聽聞有人推薦他入朝為官,他便不服藥不喝水,投井自殺。

    他們有一個統一的名字,叫做元儒、忠義之士,而且多被人標榜其忠誠。

    朱元璋想不明白其中的道理,他問劉基,咱都是漢人,臉上刺字為奴為僕,好不容易驅除韃虜,復了華夏衣冠,他們為了以胡虜為忠,以魋髻死?

    魋髻,就是天靈蓋上留下一個橢圓的髮髻,背後有辮子,意思是帶著胡人的髮型死去,也不肯為大明盡忠。

    劉基無言以對。

    最後朱元璋不得已下詔:「食祿之家與庶民貴賤有等,君子野人無所分別,非勸士待賢之道,輸租稅外,悉免其徭役。」

    給了士大夫特權,這些士大夫們,才肯出仕治國。

    太祖高皇帝遠征漠北,鎩羽而歸,因為彼時北方凋零,人口稀少,後勤補給不利,只能捏著鼻子喊出了不徵之國,安定藩屬人心。

    這些委屈他當時受了,就是不為了讓子孫後代們受委屈。

    當時不徵,是因為大勢,他朱元璋徵不得。

    當時認元朝為正朔,說天命真人於沙漠,入中國為天下主的天命說,受那個委屈,是為了讓大明的子孫萬代,不受刺字為奴的委屈。

    滿都魯,可不是糊塗蟲,他知道大明大皇帝心裡憋著一股氣,大皇帝他除了祖上的委屈,還有自己的委屈。

    誰一登基,還沒開門呢,就被人圍困京師,不委屈才怪。

    若是韃靼人不知好歹,非要說什麼草原我孛兒只斤氏說了算,那大明立刻把那塊所謂的天命輪迴的說辭,棄之如敝履。

    大皇帝,一定帶著的大軍再次把韃靼人揉扁搓圓,捏成大明的形狀。

    大明的太宗文皇帝,不就這麼幹的嗎?

    大明皇帝是講道理的,但那是在草原人恭順的時候,才會講道理。

    草原人不恭順,只會被打的連根兒都斷了。

    瓦剌人惹出的事兒,他們自己平去,大皇帝在宣府設立了貢市,同意了韃靼人和大明的貢市,這才是長久之策。

    滿都魯的出發點是韃靼的百姓,脫脫不花的出發點是削弱瓦剌人的實力,站著把可汗給當了,阿噶多爾濟是見瓦剌人勢弱,不玩了回家了。

    韃靼部達成了共識,表示恭順,順利的活下去。

    滿都魯的退出,帶動了一幫左右橫跳的韃靼王,離開了官山議事臺。

    而瓦剌人則完全不同了,他們不能退,現在退一步,明天就得退百步,千部,甚至要西征,才有可能活下去。

    阿剌知院深吸了口氣說道:“繼續議事,大明少保于謙下來了戰書,應當如何退敵?”

    阿剌知院不知道的是,他們在討論如何退敵的時候,石亨拖著大明的徵虜將軍炮,來到了興和所土城之前。

    石亨拍著巨大的徵虜將軍炮,大聲的喊道:“武奮營神機營的都指揮呢?來轟他特孃的一炮!”

    這門大炮有多大?

    長約儀仗半,重約六千斤,孔徑只有半尺,一次使用火藥三十斤,炮彈是二十斤的鉛子,是王恭廠實驗性的產物,就造了五門。

    造出來之後,所有人都發現這玩意兒,根本沒法運輸,一來是太重了,若非煤渣平整路面,根本運不到前線來。二來火藥這麼用太浪費了。

    但是造都造出來了,難道毀掉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