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誰與歸 作品

第261章 勃勃生機

    朱祁鈺點了點頭,農莊法除了京畿直隸、山外九州、福建,並沒有在陝西推行,而且是有戶籍限制的。

    朱祁鈺和柳七又聊了幾句,柳七將孩子放到了車上說道:“居京師肯定難處多,是留不住錢的,俺打算攢點錢,等到什麼時候,陝西有了農莊法,就回家種地去。”

    朱祁鈺繼續追問道:“那可曾對現在京師不滿的地方?”

    柳七的眼神立刻警惕了起來,氣不打一處來的說道:“你們這些大官人,整日裡就知道挑陛下的毛病,俺不跟你說,跟你說了,回頭你在朝堂上,又嚷嚷陛下,讓陛下心煩。”

    柳七架起了車,便向前走去,還說道:“俺走了,不許跟著俺!俺老遠就瞧見你們了。”

    大明的朝堂四處漏風,這頭剛開完朝議,那頭就被傳的滿大街就是,顯然朝堂上大官人們,在民間的風氣不是很好,這不意外。

    倒是朱祁鈺的名聲不錯。

    百姓不求別的,能靠著雙手活下去,那大明皇帝就是頭豬,那也是明君了。

    “誒…”朱祁鈺這還沒聊幾句呢,但是柳七已經走遠了。

    朱祁鈺邊走邊說道:“豬肉每斤兩分銀,牛羊肉每斤一分五釐,大鵝一隻銀二錢,雞一隻三分四釐,鮮魚一條五斤重銀一錢,糖果一斤銀四分,栗子一斤,一分三釐,荔枝則四分八釐。”

    “這些可都不便宜,也就是說,柳七做一月工,連肉都吃不得一次啊,還是太苦了。”

    朱祁鈺作為大明的戶部尚書,對京師物價瞭如指掌。

    柳七做一個月的工,才賺四十七斤豬肉,鵝不到五隻,要是想吃荔枝之類的東西,那更買不起。

    興安低聲說道:“陛下,不算苦了,俗話說得好,過年才吃一頓餃子,還指不定不是肉餡的。”

    “柳七現在雖然過得清苦,但是遠沒到活不下去的時候。”

    朱祁鈺搖頭,繼續走著,一邊走一邊搖頭說道:“朕聽聞有些豪奢之家,辦一次喜喪迎會,就擺出上百席面,旁類不算,即便是這一桌酒菜,至少都得四兩銀子!倒是大氣得很!”

    “四兩!柳七得幹四個月,還沒四兩銀錢!”

    朱祁鈺不是個糊塗人,他知道這天下沒有絕對的公平,他至今也從未講過除了殺人者死以外其他的公平。

    興安無奈的說道:“陛下,這自然是不正常,酒席的錢,才多少,大頭不在吃喝之上,往來應酬的錢,才是大錢。”

    朱祁鈺繼續向前走著說道:“這不就是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嗎?非朕所願。”

    興安嘆了口氣,杜甫這句詩很好,沒什麼問題,陛下體察民情,心懷黎民是錯的嗎?顯然不是。

    那必然是有人錯了。

    興安趕忙說道:“可是陛下,也沒有出現路有凍死骨,至少東西舍飯寺,不會讓人餓死,養濟院,也不會讓人凍死。”

    “陛下,這事不能急,若非兵仗局鑄錢,柳七的營生,絕對好不起來,若非勞保局計酬,這柳七這工錢肯定不如現在。”

    “陛下,慢慢來就是了。”

    “陛下不常說嗎?發展一定會有問題,但是也有成果,陛下春秋鼎盛,徐徐圖之方為正途。”

    于謙現在離京了,能勸得動陛下的,就就剩興安了。

    在興安看來,柳七若是在正統年間,那背上的孩子,決計是活不下去的。

    現在已經很好了。

    至少一切在變好不是?

    這不是陛下的功績嗎?

    朱祁鈺當然知道財經事務這東西,兩個方面。

    一個是做大蛋糕,一個是分配蛋糕,在做大蛋糕的同時,如何分好蛋糕,也是一個財經事務的重要課題。

    至少大明在向前走,至少有勞保局,在計酬算工這件事上,已經踏出了第一步。

    改革就像鋸木頭,有時向前、有時向後,但總的來說是向深發展。

    興安鬆了口氣,看陛下的臉色,這件事陛下放在了心上,但是並沒有急於求成。

    朱祁鈺走過了仁壽大街,拐了個彎,走進了朝陽門外大街,朝陽門是糧道門,來往的商賈更多,他走走停停,想要上朝陽門的五鳳樓。

    守城的將士攔住了朱祁鈺一行人,朱祁鈺又拿出了那塊參議通政的七品信牌,但是守城的將士,壓根不吃這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