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誰與歸 作品

第221章 朱瞻墡:怎麼全都想我死?!

    其實朱祁鈺並不想把君臣關係搞的那麼如履薄冰,但是這些臣子非要逼的他,不得不拿起屠刀來。

    京察是一種行政手段,朱祁鈺舉了起來,自然沒有放下的可能。

    “陛下,前政弛極,皆不修法度以明軍政,若是要大計,需要先正綱紀,綱紀先禮,方為治天下之法也。《令》以教之於先,《律》以齊之於後。”王直對於吏治已經準備了許久,自然是有詳細的思路。

    例、令、律為大明的三大法律準繩,其中例為敕諭、令為教化、律為準繩,大明律為最後底線。

    王直的意思是,先定綱紀,再頒令約,然後,重拳出擊。

    定綱紀、制令約,都需要陛下下敕諭,對吏部、刑部的《吏律》、《吏令》進行指導,群臣群議商定,面呈陛下,最終推行。

    朱祁鈺深以為然的點頭說道:“王尚書請旨京察之前,朕已經擬好了敕諭,待到京察結束之後,立刻開始制定綱紀令約便是。”

    例為敕諭是不能違背的,那是抗旨。

    當然也可以糾集六科給事中、都察院左右都御史進行封駁事,只要你說的過皇帝的道理。

    京察持續進行,朱祁鈺親自坐鎮銓部,他開始和司禮監、錦衣衛一起查點六部尚書、都察院總憲、文淵閣大學士。

    六部尚書于謙、王直、金濂、胡濙、俞士悅、石璞,都察院總憲王文,文淵閣大學士陳循。

    首先就是操守,這裡面就屬胡濙和王直沒有操守,胡濙是四代禮部尚書,手握科舉重權,送禮的何其繁多?

    可是胡濙就是這麼個人,誰在位他就支持誰。

    陛下尚節儉,他在去歲王直請旨移宮不準之後,就敏銳的感覺到了風向變了。

    胡濙開始切割過去那些舊俗,切割的有多快?

    在京師之戰還沒打完的時候,胡濙已經到內承運庫把這四十餘年來,貪贓枉法所獲之物,交到了內帑。

    比朱祁鈺追索西山煤窯私利,還要早倆月。

    胡濙並非鉅貪,總共不到萬兩銀子,和那第一次坐實罪名,就查出了三十萬兩白銀的趙縉比起來,算得上非常清廉了。

    王直沒有操守,是因為他本身就是琅琊王氏出身,京師一應供給由琅琊王氏進行供應,生活奢靡。

    但王直自從搬進了官邸之後,王直和琅琊王氏的聯繫,就徹底斷了。

    這些,朱祁鈺也沒打算追查,登基的時候,朱祁鈺已經大赦天下了,皇帝金口玉言。

    再說自從速八大,不是,朱祁鈺登基之後,還不收手之人,那自然要降下雷霆之怒。

    幾位六部尚書,在朱祁鈺登基一年以來,都算得上勤政、廉潔。

    這裡面最窮的就是王文了,官邸一座,別無家財。

    自此朱祁鈺得到了一條結論,那就是無論從穩定統治秩序,還是從有效治理社會的角度來說,統治者和廣大百姓的立場,都是不希望出現腐敗現象的。

    當然,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比如大搞議罪銀,皇帝索賄不得,就讓臣子索賄的乾隆。

    興安俯首說道:“陛下,最近那些大狼狗都訓練的極好,但凡是有點銀錠子、金釘子的味道,它們都能聞得到,陛下要是疑心哪位明公,可讓大狗去嗅一嗅便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