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誰與歸 作品

第215章 胡馬不可用

    “忽悠一下朕可以,可是太僕寺、御馬監沒有馬匹,忽悠的過去嗎?”

    這是陳年舊賬,朱祁鈺說這個不是跟夏衡算賬,去年太僕寺卿報備了一萬六千匹七分膘的馬,結果實際到賬,一千六百匹。

    差距十倍。

    太僕寺少卿劉容去歲也戰死在了土木堡,為國殉難了,大明的戰馬,在正統七年以後,全都依靠宣府的民市購買。

    朱祁鈺又拍了拍手說道:“其實朕詳查此事,其實究其根本,還是大明承平,人丁日益興旺,過去牧場,慢慢變成了田畝種地養民。”

    馬政的敗壞,不僅僅是大方向的調整的原因,還有時代發展的大勢所在,彼時可以九十八群養馬,天下人丁稀少,自然可以大肆牧馬,現在人丁興旺,牧場變田畝,也是趨勢。

    “陛下聖明。”群臣趕忙俯首說道。

    大明馬政的敗壞,並不是一蹴而就的,也非一朝一夕,罪責也不在某個人的頭上,而是系統性的崩壞。

    朱祁鈺拿出了一本奏疏說道:“但是好在,蒙兀矮腳馬,能打能馱,膘肥體壯,價格還便宜,致使官倒民倒蔚然成風。”

    “興安,你把閱視宣府邊務左給事中朱純的這本《清馬政以禆邊疆重務疏》念一下。”

    興安拿起了奏疏,振聲說道:“臣誠惶恐,愚人千慮,必有一得,臣今日上奏言:胡馬不可久用。”

    這朱純是江西的一個畫家,他懂什麼馬政?

    但是朱純的確很懂馬政。

    他從正統元年就開始做閱視宣府邊務左給事中,可不是整日裡關在家裡當畫家,而是真的一直在好好的坐這個給事中。

    巡視地方,不比京師,做官艱難,但是朱純還是把問題說的很明白。

    興安繼續說道:“其一,前歲發太僕寺給馬銀一十一萬兩,其初則買貨委官扣侵者十之一二,其既則前項各官扣入者十之六七,馬隨補隨倒。銀歲耗,軍不得沾分毫。”

    太僕寺給銀十一萬,在京師就被扣侵十兩,有被各種官員剋扣了十之六七。

    然後購得馬匹,隨買隨倒,銀子花了,軍隊卻沒有可以用的馬。

    “其二,官倒盛行,既無地養馬,只得私買私賣,上上下下,俱為一體,從中牟利,帥曰馬不死,而吾所養之馬何以售?裨曰馬不死,而吾驗馬之錢何以來?軍曰馬不死,而吾與馬戶通同及闔族幫買之利,何以得?是官與軍,無一人而不咒馬之速死者。”

    “軍士才領,即有倒者;養二三月,或數月倒者;即不倒而老弱,棄之不可,飼之無益。”

    “是故,胡馬不可用。”

    不是胡馬不能用,是買不到好馬。

    朱祁鈺收起了朱純的奏疏,這封奏疏可謂是鞭辟入裡的解釋了大明馬政現在存在的問題。

    “所以,民市已經普遍存在,走私販售得利甚廣,設立互市榷場乃是急務。”

    “朱純所言,胡馬不可用,不是不能用,而是不能全部依仗胡馬,那朕請問,為何百姓們不肯養馬了呢?”

    “其實這個問題,和之前的問題,為何百姓棄本逐末,耕田荒廢是一個問題。”

    “到底給百姓多少才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