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宗 作品

第170章 山中商會

    盧燦微笑著頷首回禮,他能感覺出對方身上那種隱隱約約的“老朝奉”味兒。

    “朝奉”一詞,原指明清時代的鹽店、典當行的店員,後來在蘇、浙、皖一帶,也用來稱呼當鋪的管事人,後來引申為“精明圓滑、有眼力勁的店鋪掌櫃”。

    後來,“朝奉”一詞,被東洋人引用,成為“掌櫃”的假借詞。

    注意,“朝奉”一詞,用來稱呼的,是掌櫃,而不是東家!

    也就是說,盧燦懷疑眼前的老者,並非真正的店老闆。或者說,對方從事於掌櫃時間太長,沒有東家的那種“店鋪我有”的那種“從容”——姑且用這個詞形容吧。

    “店鋪是你的”與“店鋪是你管的”,會給顧客留下細微的感官差別。

    譬如在面對顧客時,雖然兩類人一樣都對顧客很客氣,但是,東主在心態上會更從容和平等,甚至還會有一種“別看你穿得人五人六,你小子說不定還不如我”這種想法,相比較,掌櫃會更謹慎,更圓滑,兩者之間的說話方式,自然不同。

    剛才進門時,西村問話,盧燦沒回答,如果是東家,可能就有些置氣,但老掌櫃,或者是出身於老掌櫃的人,就不會。

    盧燦更傾向於出身於朝奉——做了很長時間朝奉,退休後找個店鋪自己開店。

    譬如自己和他對話到現在,西村始終恪守“伺候顧客的原則之一”——不主動打聽顧客的隱私,因而一直沒主動詢問盧燦的姓名,如果換成東家......很可能已經詢問了。

    這些都是細微的區別。

    既然對方是朝奉掌櫃出身

    ,那以前一定也是做這行當的,盧燦來了些興趣,“西村桑一看就是老朝奉,您店中......一定還有您最愛的珍藏吧,能否讓我見見?”

    像這種老朝奉,幾乎手中都有一些私貨,也就是私人珍藏品。

    果然,西村原一郎猶豫了一下,這次,他微笑著詢問,“還沒請教,尊姓大名。”

    盧燦笑笑,沒打算欺騙對方,不過,他還是耍了個心眼,“杏雨書屋的武田次郎、靜嘉堂的長澤茂,都是我的朋友。西村桑,可以稱呼我‘維文’。”

    珠寶店鋪、古董行,購買較為貴重物品的顧客,不願意透露姓名的行為,很正常,拍賣會上還有匿名拍賣呢。所以,西村原一郎見盧燦不打算說真名,只當他是東洋哪個財閥家的子弟在倫敦遊學,不願高調,因而也就沒放在心上。

    “您先收好這個!至於......”將整理好的錦盒遞給盧燦,他微笑點頭,“我這就給您取,希望您也能喜歡。”

    說著,他轉身推開櫃檯後面的一扇狹仄的木門,閃身進去。

    透過縫隙,盧燦看到一張小床鋪,應該是西村看店時的住處,還有一些生活用品。

    不到二十平米的店面,被這位東洋老者,利用到極致。

    不過,如果說對方只有這麼點財產,盧燦是不信的。因為在倫敦,古董店鋪的開設要比二手店嚴格很多,沒有一定的資本實力,是開不了的。

    指不定這位看起來很窘迫的店老闆,在倫敦富人區有著超大豪宅,不是沒有可能。

    將手中錦盒遞給邗江,盧燦對他擺擺手,示意兩人出去。

    田樂群和孫瑞欣正在隔壁一家店鋪的櫥窗前,評論著一件衣服。見盧燦出來,孫瑞欣跳了一步,笑道,“又買到什麼好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