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宗 作品

第60章 古伯新訊

    作偽者,非常喜歡仿製這種“官仿品”——因為仿製這種瓷器,偶爾有所疏漏和缺陷,也有可能被鑑定者當成官仿時自帶的特點,從而矇混過關。

    這件瓷器,做的就是雍正仿鈞!也就是說,作偽者選擇了“仿官仿”!

    “問題出在哪兒呢?”胡慧春老爺子將瓶子轉了半天,沒看出個所以然。

    最終,還是抬頭求助,“盧東家,就把話說明白吧,算我欠你一個人情!”

    儘管氣憤、心焦,可他還是很理智——買家原則上是沒有義務告訴賣家鑑定結果的,至於贗品......更不會當面指出來,這不合規矩。

    不過,既然胡慧春這麼說了,盧燦點點頭,伸手將瓷瓶圈過來,“胡老,您別急,我先看看,再結合湯老的意見,給您一個準確答覆。”

    盧燦一手拿住瓶頸,另一隻手託底,將瓶子舉起來,對著日光轉一圈。

    百分百贗品!而且做贗的時間不會超過五年!

    看什麼?

    當然是看蛤蜊光。

    無論是鈞窯還是仿鈞窯,都是釉上彩低溫瓷,這種瓷釉,隨著外界的干擾,譬如手的觸摸,環境變化等一系列因素影響,會在瓷釉表面產生一種彩色的膜狀物。迎光側視,隱約可見五光十色位於彩色上面的光芒。隨著“瓷齡”增加,這種彩色膜狀物也會慢慢地增加、增厚,達到一定厚度時,就會產生類似蛤蜊殼裡面那種閃爍的“彩光”。

    也就是人們對於低溫釉上彩瓷器鑑定的重要依據之一“蛤蜊光”!

    這種蛤蜊光,也是

    可以作偽的,譬如盧燦就知道一種“真空鍍膜法制造蛤蜊光”。這種制偽方法,曾經讓許多“鑑定大師”打眼。不過,這會才八十年代初,這種技術還未出現。

    這件瓷器的仿製者,已經注意到“蛤蜊光”問題。

    他採用的是一種“熒光粉調釉料”法,來增加瓷器釉面的光彩效果。

    這種方法,能在短時間內有著“魚目混珠”的效果,但放置時間一長,就會失效。

    這個時限,大約為三到五年。

    盧燦剛才就是憑藉這一點來判定,這件瓷器作偽時間不到五年。

    這種“土法制作蛤蜊光”,還是上輩子古伯教授的。

    想到古伯,盧燦忽然輕咦了一聲——看這件瓷器的作偽手法,有些眼熟!

    不會真是古伯的手筆吧?

    還沒等他細看,旁邊的胡慧春聽到他的“咦”聲,急吼吼問道,“怎麼?看出什麼了?”

    胡老眼中免不了有幾許“希冀”,可惜......

    盧燦抬頭,衝他搖搖頭,又將瓶子舉起,“胡老,你老應該對蛤蜊光了解吧。您再看看,這件瓷器的蛤蜊光,是不是比買的時候弱?另外,您摸摸釉面,是不是有些澀?”

    胡慧春盯著釉面散發出來的“假蛤蜊光”看了半天,“你這麼一說,確實感覺要弱一些。”

    又用手摸摸釉面,確實有點澀,“為什麼?”

    “這是一種製作蛤蜊光的作偽手法,作偽者往釉料中添加一點熒光粉,讓瓷器表面有一種‘虹光’效果,看起來像蛤蜊光。”盧燦儘量用通俗的語氣介紹原因,“這種作偽的方法,最大的問題就是,隨著熒光粉的質變,蛤蜊光越來越弱,同時還會讓釉面生澀,有輕微的喇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