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宗 作品

第1072章 馬來局勢

七八十年代,馬來西亞華人圈中,最有影響力的機構並非華商會,而是“董教總”。

這是一個組合詞,由“董總”和“教總”合併而來。

“董總”的全稱是馬來西亞華校董事聯合會總會,1954年成立;“教總”全稱是馬來西亞華校教師會總會,1951年成立。

兩者在馬來西亞華文教育方面經常保持一致行動,因此被稱之為“董教總”。

前者的成員構成多為熱衷於華文教育事業的華商或當地企業家;後者多是從事於華文教育中的傑出工作者以及社會上的華裔文化名流。

過去的幾十年中,華人幾乎無法在馬來西亞政治架構中出人頭地,於是大量資本及不少名人名流,湧向“董教總”,致使這一機構在華人群體中有著相當大的影響力。

柯家是董教總的幕後支持方之一,甚至可以說是最大的支持方。

之所以提到“董教總”,是因為盧燦依稀記得,歷史上的“茅草行動”,針對的就是這家機構。

盧燦能有記憶,是因為小李總參加博鰲論壇,發表《東盟一體化經濟推進與區域發展》的演講時,曾提到過這起事件。當然,他的主題是民族共存與融合,捎帶講到這部分。

上輩子他去參加博鰲的海天盛筵,順便聽了小李總的現場演講,對所謂茅草行動挺感興趣,網上翻了翻,故而還能有點印象。

有關“茅草行動”的具體細節已經很難想起來,好像是因為華文教育問題。

不過,盧燦還記得,柯家在這一行動中遭受巨大沖擊——柯家的《星洲日報》和《星報》被關停。柯嘉遜在這次行動中被捕,出獄後選擇從政,重整馬華公會,一舉將其推至馬來第二大黨的地位。

既然已經想起這件事,那麼問題來了——對於明年會發生的“茅草行動”,自己該怎麼應對?

充耳不聞?佯裝未見?肯定不合適!

那麼……自己有沒有可能改變這一歷史軌跡?

盧燦考慮良久,覺得應該是可以的。

這不是自負,如果換成印尼,他不敢說這話,但馬來西亞不同。

首先,馬來西亞的華人影響力要大於印尼。

馬來的華人數量所佔比例要遠遠超過印尼,達到20%,掌握約45%的財富,有著人口和財富做基礎,也使得馬來華人在各行各業的影響力均要比印尼的華人影響力更大。

其次,新加坡的因素。

雖然新加坡一直猥瑣發育,大李總也一直在淡化華人與其他各族之間的種族區別,盡力西化新加坡,但是,新加坡華人佔主流這一特點,永遠改變不了。新加坡華人與馬來華人來往密切,譬如盧燦眼下所在的新山市與柔佛海峽對面新加坡的關係,有點類似於深城和香江的關係。

馬來一旦發生針對華人的特別行動,無論如何,無論願意不願意,新加坡都要表態。

這就使得馬來巫統那幫人不敢過於放肆。

歷史上,茅草行動以後,新加坡華人團體掀起巨大的支持聲浪,大李總也出面談話,促使事件在抓走119人、封禁三家報紙媒體之後,沒有繼續惡化下去。

對比印尼,或者對比1969年的馬來513事件,這一結果已經很不錯,至少沒有人枉死在劫波之中。

如果再加上盧系資本的影響力呢?

其三,茅草行動的根結,還在於巫統的內鬥。

巫統內鬥越來越激烈,雙方都以“巫族民族領袖”自居,瘋狂煽動民族主義以聚集更多的支持者。民族情緒高漲之後,必須要有宣洩點,華人很不幸的再度充當宣洩對象。

貌似是因為一件小事……具體什麼事件盧燦不記得,巫統內部原本對立的兩排,不約而同的開始“比狠”,似乎誰對華人的態度更嚴厲誰就有可能重新擁有巫族人的愛戴……

這種邏輯肯定是錯誤的,但在政治上,對錯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結果。

於是,茅草行動爆發,原本對立雙方,全部將矛頭對準馬來華人。

那麼有沒有可能讓矛盾焦點偏移?

可能性有,但很難操作,自己在馬來西亞可沒有太大的助力,當然,如果柯家願意幫忙,那就兩說,但是,柯家會相信明年巫統內鬥所引發的一系列操作會將他們家徹底拉下水嗎?

別說柯家不相信,即便是盧燦說出來,田樂群溫碧璃她們都未必會相信!

還有一股力量可以介入,那就是馬華公會。

可是……現如今的馬華公會,實在是一言難盡。

馬華公會創立於1948年,創始人為馬來本土華人陳禎祿,柯家也是創始成員之一。

其組織宗旨為保護海外華人的利益,團結華人,確保生存與自衛。聽上去高大上,可實際上,馬華公會更像是巫統的附庸。

早在四十年代末,馬來光復,英國人重回馬來西亞,確定“三分制之政策”,即馬來人參政,華人從商,印度人管理橡膠園。

英國人自身管理不了如此龐大的三大族群,最開始只能粗暴地通過社區隔絕等形式,杜絕三個族群的底層交流,但這種做法顯然不合時宜,衝突四起。

於是,他們做出承諾,有條件承認巫統、馬華公會、印度國民大會等三大黨派的合法性,但前提是這三家組織必須協助英殖民政府執行好“三分制衡政策”。也就是說,當時馬來半島的主要三大民族——馬來人、華人和印度人的事務,分別被個別的族群代表所代理,其中,馬華公會代理的就是華人。

所以說,馬華公會成立伊始,就有著“走狗”屬性。

新馬脫離英國統治之後,馬華公會轉而依附於巫統,尤其是在陳禎祿去世之後,馬華總會在幾次重大事件面前,領導層屢屢妥協,致使華人對其失去信心,連柯家都看不下去,於六十年代末主動退出。

現如今的馬華公會,幾乎完全成為部分權謀者謀取私利的工具。

一把好牌,生生被那些蛀蟲玩得稀巴爛。

後世正因為柯嘉遜牢獄之災,幡然醒悟,才有重整馬華公會的舉措。馬華公會支稜起來後,馬來西亞華人才真正開始享受平等的國民待遇。

盧燦一邊吃飯一邊瞎捉摸,一番胡思亂想之後豁然發現,感覺好像能成,卻偏偏無從下手。

只能嘆了口氣,且看且琢磨吧。

吃完飯,顧金全進來彙報,馬來總理事務辦公室來人,正在客廳等候。

簡單漱漱口,盧燦帶上王永斌幾人,來到客廳。

來客一共四位,以一位五十來歲的馬來男子為首,盧燦已經看過經由顧金全遞送來的名片,此人是總理府外務辦公室主任莫拉諾·易卜拉欣,另外三位應該是協同辦理事務的隨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