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宗 作品

第865章 梳理因果

 致歉並說明:上一張的“羅馬尼亞公主”封號不正確,改為“克羅地亞公主”。羅馬尼亞彼時屬於奧斯曼帝國的附屬國,克羅地亞才是奧匈帝國的忠實擁躉,第一小弟。

 當聽到奶奶出生後不久就被冊封為“克羅地亞公主”這條信息後,盧燦對奶奶為什麼遠走香江,有了幾許猜測。

 克羅地亞地處中南歐,是當時奧斯曼帝國、法國、意大利威尼斯王國以及神聖羅馬帝國甚至沙俄等國的戰略要衝。可以說,克羅地亞是名副其實的四戰之地,偏偏克羅地亞北部是克爾巴瓦原野,無險可守,因此,來自北邊的奧斯曼帝國一直對克羅地亞,虎視眈眈。

 奧斯曼帝國政權對克羅地亞人沒有好感,認為他們是“教皇的屬民”,所以信天主教的克羅地亞人的處境遠不如東正教徒和伊斯蘭教徒。

 從十五世紀末,克羅地亞人開始長達百年的抵抗奧斯曼的歷史。在抵抗入侵的過程中,一直是匈牙利人在背後支持他們,甚至匈牙利軍隊直接參戰,譬如發生在1526年的“莫哈奇戰役”。

 這一抗爭的歷程,非常艱苦,以至於到十八世紀末,克羅地亞人只有區區一百八十萬人口。

 正因為數百年的苦難,讓克羅地亞人認識到,必須找到強大的依靠才能解決民族生存問題,他們選擇了神聖羅馬帝國以及後來的奧匈帝國。

 相比奧斯曼帝國,奧匈帝國在對待克羅地亞人時,表現要好一些。

 1868年,奧匈帝國與克羅地亞簽訂《克羅地亞—匈牙利協議》,給與克羅地亞人附屬王國的地位,擁有相當大的自治權。

 也因此,當時的克羅地亞人,對哈布斯堡家族,幾乎是感激涕零。此後幾十年中,克羅地亞一直是哈布斯堡家族的第一小弟,多次派兵參加奧法戰爭,為奧匈帝國搖旗吶喊。

 注意,這裡說的是克羅地亞,不是塞爾維亞以及波黑地區,否則也就不會發生“薩拉熱窩事件”——這一刺殺事件發生在塞爾維亞,這兩個地區此前一直被奧斯曼帝國佔領,1908年被奧匈帝國吞併。

 為了報答這個長期以來一直對哈布斯堡家族忠心耿耿的小弟,即便是奧匈帝國最終瓦解的前一刻,末代皇帝卡爾一世還下令,將奧匈帝國的海軍,包括各種艦艇,全部交給了克羅地亞。只是克羅地亞地少國弱,無力迴天。

 正因為克羅地亞的忠心,“克羅地亞公主”或“克羅地亞大公”類似的封號,也是奧匈帝國皇室階層榮耀封號之一,只在皇室內部頒行,普通貴族根本沒資格獲得。

 1914年夏洛特獲得“克羅地亞公主”封號,本來是一件極致榮耀的事情,但也埋下日後的安全隱患。

 後來的歷史,眾所周知。

 1918年,克羅地亞與塞爾維亞和斯洛文尼亞人組建王國;

 1929年更名為“南斯拉夫王國”;

 1941年,德意聯軍入侵南斯拉夫王國,扶持成立傀儡政權克羅地亞王國;

 1945年,戰爭結束,鐵托等人重建南斯拉夫……

 可謂城頭變幻大王旗!

 這一如同變戲法的政權交迭過程中,奶奶夏洛特,換而言之,也就是約瑟夫一世親封的“克羅地亞公主”封號,是任何一方都想掌握在手中的“旗幟”。

 明眼人都知道,政權冊立者需要的是工具,而不是這個人。

 一方需要,另一方勢必就要毀滅,因此,無論如何,這個人的最終結局都會很慘。

 偏偏這兩股力量,都非常強大,而當時原本能為奶奶提供保護的歐洲貴族階層,正面臨著“革命”和“法西斯”的雙重絞殺,已經瑟瑟發抖,誰都不敢輕易涉足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