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宗 作品

第446章 又進一步

 1935年至1945年,全歐洲大約五分之一的藝術品,曾被德國染指。

 德國吞併奧地利後,德軍搶奪神聖羅馬帝國滅亡後藏在維也納的32箱珠寶;波蘭投降後,只用了半年左右時間,德軍就接收了波蘭所有文物;入侵法國之前,德軍就已經制定好了文物搶奪目錄,他們幾乎搬空法國盧浮宮的精華;衛國戰爭期間,蘇盟共有400個博物館、2000個教堂和4.3萬個圖書館被德軍洗劫,最著名的莫過於“琥珀宮”,連地板都被德軍撬走,至今下落不明!

 同樣,隨著比利時、捷克等國被佔領,這些國家的藝術品,也遭遇大規模有組織的劫掠。

 這場由國家機器背書的有組織搶劫,造成的損失無法精確考證,學術界普遍接受的說法是:被搶掠的藝術品至少有65萬件,種類涵蓋油畫、雕塑、素描及珍貴圖書。

 事實上,真實數目有多少,沒人清楚,估計當時德國人自己也沒搞明白。

 隨著德國戰敗,這些藝術品又遭受一次劫難。

 它們中僅有極少的一部分,被原屬國家索要回去。

 還有一部分被佔領國奪走,譬如蘇盟在德國先後搶回一百多萬件藝術品,350萬冊的書籍,以及三公里長的檔案資料。同樣的行為,美國和英國的軍隊也做過,搶走的藝術品數目不明。

 不僅如此,戰爭所造成的破壞、可恥的搶奪、貪鄙者的無恥,讓難以計數的藝術品,在漂泊流浪的過程中,面臨被損毀、掩匿、私自吞沒的處境。這也導致,藝術品中,有很大一部分,下落不明。

 至今,以色列及歐美猶太人群體以及丟失者的家庭,依舊在為尋回藝術品而努力。

 盧燦可以確信,眼前這幅《阿特湖畔布洛赫家的房屋》,就屬於戰亂“遺失”藝術品中的一件。雖然它可能會給自己帶來一些麻煩,可盧燦在思考一分鐘後,就做了決定——他抬手指了指畫框,“科勒,取下它,我給你開支票!”

 如此爽快,讓科勒·詹納有些驚詫,盯著盧燦幾秒鐘,臉上忽然露出笑容,“如你所願!”

 他大概也猜到盧燦已經猜測到這幅畫作的來源。

 畫框取下來,寬幅,48*35釐米,盧燦隨手拿過櫃檯上的衛生紙,畫框四周的浮灰擦拭一遍,再度重新看了一遍。畫幅的右下角,有克林姆特的簽名,還有創作時間:1907年2月12日。

 是古斯塔夫·克林姆特的作品,沒錯。

 “包起來吧。”盧燦朝科勒點點頭。

 這次交易很有意思,雙方都沒有就這幅畫作的來源、創作表現等討論哪怕一個字,一個默默地填寫支票,另一個則在用牛皮紙封裝畫框。

 二十二萬法郎的支票,換來一幅包裝好的油畫框,兩人握握手,交易結束。

 阿忠和陳曉進來,將畫框搬走,同樣輕車熟路,連話都沒有多問。

 這一切,被科勒·詹納看在眼中,越發確定,盧燦就是“同行”——同行好啊!能將黑貨銷往山高路遠的香江,無疑是個不錯的選擇!

 當然,他還需要琢磨,對方究竟是故意來接觸自己,還真是偶然巧合。

 交易完成,盧燦並沒有直接離開,這家頂著二手店名義銷售灰貨的店鋪,還是有些好東西。當然,必須要明確一點,這家店並非全部都是灰貨,絕大多數還是收集來的二手物件或者倉儲存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