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孤賞月 作品

第三〇六章 遍地開花(求票!)

    河南英桂滅掉了太平軍,咸豐下旨大加讚賞。

    僧格林沁已經從草原返回,草原上走了一遭,走了個寂寞,連馬匪的尾巴都沒抓到。

    天寒地凍,僧格林沁帶著部下返回張家口,隨行的騎兵多了兩萬,這是他在察哈爾徵調的。

    至於少了這兩萬人,察哈爾的牧民是否會面臨缺少人力的窘境,這個不在僧格林沁的考慮範圍。

    咸豐對僧格林沁沒有失望,他晉封僧格林沁扎薩克博多勒噶臺親王,讓他在張家口練兵。

    甚至還撥付了一批錢糧。

    肅順掌管戶部之後開源節流,倒是攢下來一批錢糧。

    咸豐有了信心,似乎是想勵精圖治。他讓兵部清查九門提督衙門,重新清點八旗步兵營和巡捕五營。

    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原本三萬多人的員額,現在不足兩萬。

    咸豐當即撤了九門提督的職,下旨令恭親王重新編練人馬,工部打造兵器。

    又令肅順的哥哥鄭親王端華重建豐臺大營。之前太平軍肆虐直隸,豐臺大營的兵馬都已經在勝保的手下消耗殆盡。

    尤其是勝保和淮海軍一戰,徹底將豐臺大營的兵給消耗光了。

    之前清廷沒錢,一直沒有重建豐臺大營。

    現在肅順在戶部理財,又令工部打造兵器,終於攢足了重建豐臺大營的錢糧。

    京城八旗的嫡系子弟多是紈絝,根本就沒有什麼戰力。

    因此肅順建議咸豐選用生活貧苦的八旗旁支子弟,補充豐臺大營。

    這個建議非常的大膽,肅順確實是看到滿清的弊端。

    當然這也招來了利益集團的反對。

    不過咸豐這次倒是有擔當,沒有慫,直接給擋回去了。

    他知道這些人是想給嫡系子弟找一個差事。現在大清都要朝不保夕了,這些人還想著從朝廷撈取好處。

    這如何不讓咸豐心寒?

    端華重建豐臺大營,選擇那些生活貧苦的八旗旁支子弟為兵。配給工部自產的抬槍,日日操練。

    這些人得了差事大都感謝皇恩浩蕩,一個個認真訓練,吃苦耐勞,生怕丟了飯碗。

    大有一掃往日沉珂的架勢。

    冷清的豐臺大營在咸豐五年再次熱鬧起來。

    至此,整個京城內有三萬九門提督兵馬,近有兩萬豐臺大營兩萬新軍。在往北有僧格林沁四萬蒙古騎兵拱衛。

    形成三層防禦圈。

    咸豐心中稍安。

    大家都在積蓄力量之時,一個不為人重視的地方率先打起來了。

    雲南號稱十萬大山,道路不便,偏偏又盛產礦產資源。

    茶馬貿易也也讓雲南成為西南地區與緬甸印度貿易的樞紐。

    這樣一個地方偏偏還多民族混居,甚至遍地土司。

    怎一個亂子了得!

    咸豐五年正月已過,新任雲貴總督恆春在昆明的府衙之中聽著曲兒。

    昆明自古有春城的美稱。雖然還是隆冬時節,但是在昆明已如同春日一般。

    總督府中種著各種花草樹木,如同一幅滿是鳥語花香的畫卷。

    恆春是旗人出身,剛剛從山西巡撫的位子上提到雲貴總督。

    這得益於肅順的改革,清廷提任滿人官員到各地擔任督府,給他們實權,讓他們以此在地方上創建新軍。

    剛好羅繞典在總督位子上去世,清廷於是將恆春派了過來。

    恆春自己也想到雲南來,他在山西的任上一直提心吊膽。

    其他人不知道,他這個山西巡撫可是清楚的很。太行山上的那夥匪徒不好惹。

    也就是他們只是佔領了山區的一些縣城,並沒有將動靜鬧大。所以各地沒有太當回事。

    恆春不明白,這夥人明明實力強悍,為何會願意窩在太行山中呢?

    這很不符合常理,他在山西太原的巡撫衙門經常被噩夢嚇醒,生怕一覺醒來自己的巡撫衙門就被這些太行山匪端了。

    太行山匪不出來,又那麼難打,所以地方官府沒人願意上報這個事情。

    誰上報了意味著自己可能要去領兵剿匪,那與送死無異。

    剛開始的時候多少剿匪的兵力派進了山,但是一點火星子都沒有崩出來就全都沒了。

    甚至有的府縣挑釁了太行山匪,直接就被端了縣衙府庫。

    但是那些太行山匪打完了就又退回去,就像是純粹的報復一般。

    於是大家都形成了一種默契,掩耳盜鈴罷了。

    為官一任,誰不想平平安安的度過呢!

    感謝陛下,皇恩浩蕩。恆春終於跳出了山西那個是非之地。

    雲南雖然離京城遠了些,但是這裡山高皇帝遠,恆春在此就是個土皇帝。

    而且昆明這裡環境氣候宜人,風景秀美,就連姑娘都水靈水靈的。

    一到雲南之後,恆春就愛上了這裡。每日在府中聽聽曲兒,跟姑娘聊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