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孤賞月 作品

第一四七章 萬園之園

    禁衛雖然試圖反抗一下,但是就這點人,加強弓箭長矛,如何擋得住淮海軍。

    整個戰鬥過程簡直可以忽略不計,乏善可陳,此處不再贅述。

    只說,董書恆帶兵進的園內,立刻讓士兵散開了,去控制園中的各個建築物,以及那些維護各個院子的宮女太監。以防止有人趁亂搞破壞或者盜取財物。

    董書恆則帶著一隊護衛進入了正殿正大光明殿。不過,董書恆和身邊的人對這裡都不認識。

    董書恆心想逛景區怎麼能沒有導遊解說呢?於是讓人找來了幾名太監。

    在處理掉了幾個不願意帶路解說的太監後。終於有一個太監願意帶路。

    這名太監倒是很有些與眾不同,年紀不大,口中的京腔說得很流利,難得的口齒清晰。這讓董書恆都有些吃驚,以為又遇到了穿越人士了呢!

    太監名叫高興,也是官宦人家出身,估計是父親犯了事兒被拿辦了,他作為子女被牽連淨身進宮。所以從小識文斷字,口齒表達才這麼清楚。

    董書恆他們呆的地方叫正大光明殿,是圓明園的正殿,是皇帝每年舉行生日受賀、新正曲宴親藩、小宴廷臣、中元筵宴、觀慶龍舞、大考翰詹、散館鄉試及複試的地方。

    一行人又向東走,穿過正殿到達了勤政親賢殿,即養心殿西暖閣前室,此處位於正大光明殿東面,為盛暑時皇帝辦公之處,有殿堂5間。北設寶座,南為窗,東有板牆開門,與養心殿明間相通,為皇帝召見大臣之所。

    往北走來到了一片湖畔,這是前湖,圓明園中以水景著稱,這湖畔有很多的人造景觀。有些跟江南園林中的很像。

    位於前湖北岸與正大光明殿隔湖相望的是九洲清晏,由三進南向大殿組成,第一進為圓明園殿,中間為奉三無私殿,最北為九州清晏殿;中軸東有“天地一家春”,為道光出生處;西有“樂安和”,是乾隆的寢宮。

    再往前走就是鏤月開雲,原稱牡丹亭,位於後湖東南角,建築木料以楠木為主,殿頂覆二色琉璃瓦;乾隆即位後,改稱“鏤月開雲”。看著那麼多楠木,董書恆饞得直流口水,這可值老鼻子錢了。

    往西走則到了坦坦蕩蕩緊靠後湖西岸,仿杭州“花港觀魚”景,是圓明園中專設的養魚區,四周建置館舍,中間開鑿大水池。

    到了這裡,整個園子的主建築區就逛完了。其他還有一些寺廟、道觀、小榭、迴廊,董書恆就沒興趣去一一過目了。

    令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圓明園的園林造景多以水為主題,因水成趣,其中不少是直接吸取江南著名水景的意趣。

    圓明園的後湖,環繞後湖構築九個小島,是全國疆域《禹貢》“九州”之象徵。

    這在北方園林中是很少見的,畢竟北方少水,園林多以山林為景,以恢弘磅礴的主題為主。

    董書恆還見到了一處歐洲風格的宮苑式建築區,統稱為“西洋樓”。

    “西洋樓”建於乾隆年間,由幾位在中國傳教的法國、意大利、波希米亞的傳教士設計,由中國工匠精心施工建造。

    這些建築物是當時歐洲盛行的巴洛克風格,用石料建造,外部充滿雕刻裝飾。

    宮殿之前有幾處大的噴水池,四周植物是排列成行的大樹,修剪整齊的綠籬,及鮮花組成的幾何圖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