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孤賞月 作品

第八〇八章 鄭和港

    這裡遠離本土,要在這裡紮根,首先要在糧食方面自給自足。

    以後建設南華島還需要更多的人力。

    比如說要在西部地區建造採礦場和鋼鐵廠的話,都要有大量的糧食去養活那些工人。

    陸順的工作並不簡單,萬事開頭難。

    他要對整個南華島有一個長遠的規劃。

    公司似乎也不放心進將南華島完全交給這個毛頭小子來管。

    很快就有幾名年長的董事,帶著一個顧問團來到了南華城。

    陸順也就從一個決策者變成了跑腿的了。

    此時的陸順實力還很弱小,沒有任何的資本去與公司對抗。

    也許是上面的人發話了,公司開始全力向南華島輸送人力。

    戰爭過後,即使是最繁華的南華島東南沿海地區都是一片荒蕪。

    再沒有人來管理的話,很快這裡原本建設好的基礎設施也都要荒廢掉。

    為了吸引本土的移民,公司開出了誘人的條件。

    不僅僅有土地分配,還有現金補貼。

    一時之間,從本土到南華島的船隻絡繹不絕。

    大量原本就有計劃移民的內地人紛至沓來。

    不過那些現成的農場和牧場早就成了公司的財產。

    這些過來分地的移民要自己開發屬於自己的土地。

    而他們的啟動資金要從公司貸款。

    不僅僅是金錢,公司還能給他們借貸種子和耕牛。

    所以這些人一到新的家園就跟西太公司綁定到了一起。

    在南華要創造一個自耕農群體的建議是陸順提交上去的。

    這個報告甚是董書恆自己都親自看過。

    他對這個報告上的建議非常的認可。

    在東南部,大分水嶺以東的地區發展大農場、大牧場經濟。

    以一定數量的自耕農,豐富當地的人口結構。

    總得來說,東南地區以農牧業為主。

    在中部和東部的乾旱地區,主要發展採礦業和鋼鐵冶煉行業。

    所以中西部地區的人口主要是工業人口。

    這樣東南部地區與中西部地區之間就能夠進行一定程度上的互補。

    陸順將南華城的事情理順之後,就乘船趕到西北沿海地區。

    他要在後世達爾文港的位置建立一個新的港口城市。

    這座城被命名為鄭和港。

    這裡是整個島嶼上距離本土最近的位置。

    當然,也是因為這裡本身就是一個天然的良港。

    之前陸順在環島探查的時候,就看上了這個地方。

    不過當時他沒有精力來建這座港口。

    新建一座城市,說完很難,說簡單也簡單。

    簡單到陸順只要先調用公司的人力物力在這裡將港口給建好就行了。

    所謂種得梧桐樹,總能夠引來金鳳凰。

    陸順建好了港口之後,公司就能夠將物資和移民源源不斷的送過來。

    經過擴股之後,西太公司現在並不缺錢。

    吸引不到移民就用錢砸。

    移民和物資進來之後,他們自己就會將城市給建設起來。

    今後就是慢慢向礦區修路。將勢力不斷地向內陸地區延伸。

    不過陸順發現鄭和港缺少一箇中轉港口。

    從鄭和港北上要穿過帝汶海然後是馬魯古群島,從馬魯古海峽進入呂宋群島南部。

    這條南北航線,比之前從呂宋島東部,經過新華到東部,再到南華島東南部的航線要近的多了。

    但是有一個問題,那就是這條航線必須要經過帝汶島。

    而帝汶島一直是尼德蘭人的勢力範圍。

    尼德蘭人在這座島嶼上還有種植香料的莊園。

    這個麼重要的一個島嶼必須要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這件事情要是讓復興軍來做,有些大炮打蚊子的味道。

    於是董書恆將此事兒交給了西太公司自己搞。

    但是軍方會幫他們託底。

    在建好鄭和港之後,“萬金油”陸順北上帝汶島組織島上的華人和土著發動了起義,將駐守在島嶼上為數不多的尼德蘭人給趕跑了。

    然後他們成立了一個受到西太公司控制的蘇丹國。

    接著這裡申請成為了復興軍的藩屬國。

    這件事情出奇地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