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孤賞月 作品

第六五六章 搶灘登陸

    “嘟嘟嘟……”集結的哨聲在營中響起。

    成本田帶著自己的小隊在營帳外列隊。他們每個人的身上都揹著七八十斤的裝備。

    除了大件的東西提前裝船。個人有關的物品都要隨身攜帶。

    這次出征布拿馬劉青南親自帶隊。他不喜歡窩在後方指揮。

    居中坐鎮的事情交給了王嚴負責。

    他一共帶了兩個支隊。每個支隊將近三千人。

    長江安保的編制還沒有整編完成。

    雖然已經出了方案,馬上會按照正規軍的師團模式進行改編。

    但是加華的軍事小組覺得還是要放在擴軍之後再去改編制。

    所以,當前,長江安保還是用的原本的支隊、大隊、中隊和小隊的編制模式。

    最基層的戰鬥編織是小隊,一般是十五人,每個小隊有三個五人戰鬥小組。

    其中一個小組是火力支援組,配備了兩門擲彈筒。

    每一箇中隊兩百人左右,有一個三十人的機炮小隊。配備了兩臺轉管機槍,四門迫擊炮。這是中隊一級的活力支援。

    一個大隊八百人左右,有三個中隊組成,還有大隊直屬的的警衛、後勤、通訊人員。

    三個大隊一個支隊。

    另外還有一個支隊直屬的炮兵中隊,裝備56毫米榴彈炮10門,75毫米加農炮5門。

    以及一個騎兵中隊,大概兩百人。

    這樣一個支隊基本上就可以獨立應對大部分的戰鬥了。

    這次進攻布拿馬,考慮到要持續作戰的問題。劉青南才決定要帶上兩個支隊。

    那裡的狹窄地形根本展開不了兩個支隊。

    不過,劉青南準備讓兩個支隊接力作戰。

    反正他們有船,可以在海岸線的任何地方登陸。

    當一個支隊疲憊了之後就登船休息,同時趕往下一個登陸點。

    時間進入復興四年的七月份。

    東華使用的也是華夏曆。

    七月十日這一天,戰爭在阿里卡和阿方索兩個點同時打響。

    在此之前,雙方的偵察兵就已經交手多日。

    東華總歸要派人滲透監視聯軍的渡河地點。

    聯軍也要派人清理掉對方的監視者。

    就這樣在普圖馬約河北部的熱帶雨林中,一場貓捉老鼠一般的戰鬥打響了。

    東華軍這邊派出了最熟悉叢林的殷地安戰士。

    聯軍也有殷地安戰士。

    東華軍中的殷地安人是國家的主人。而在聯軍之中,殷地安人只是作為僕從軍存在。

    兩者的戰鬥主觀能動性顯然是不在一個檔次。

    最終聯軍只能選擇兩個地點同時渡河。

    不過這兩個渡河地點都被東華軍所偵測到。

    聯軍在北方戰線總共擺下十六萬軍隊。

    另外的七萬人,主要是廷根聯邦軍隊,歸南部戰區指揮。

    根據馬里亞納·羅德里格斯總統與沃爾斯利少將等人的商量,他們果然將進攻主力放到了東線的普圖馬約河。

    另外的六萬軍隊則放到了厄瓜多的南部進行防守作戰。

    他們的攻守方向恰好與田方的安排相反。

    田方的主攻方向放在了厄瓜多的沿海方向。

    而普圖馬約河方向則是防守的方向。

    在這裡東華軍的數量僅僅是聯軍的一半。

    因為在普圖馬約河沿岸沒有什麼像樣的城市。

    所以東華軍隊將阻擊的地點的放在沿河地帶。

    一些重要的渡河地點,東華軍都挖掘了戰壕工事。

    七月十日的夜晚,聯軍派出了兩個團的哥倫布里亞士兵划著小艇偷偷地向對岸劃去。

    因為東華軍在河邊設置了陣地。直接在河上搭建浮橋的話肯定會被東華軍發現。

    聯軍東線軍隊的指揮官,哥倫布里亞陸軍上將雷耶斯認為要派遣先頭部隊先行搶佔灘頭。

    然後再搭建浮橋。

    為了節約時間,聯軍將搭建浮橋的船隻都已經準備好了。

    到時候只要只要將船推到河中,很快就能夠搭建好浮橋。

    阿里卡這裡是伊加拉巴拉那河匯入普圖馬約河的交匯處。

    兩條河流交匯在河中間形成了一個沙洲。河水被分成了兩半。

    守衛在阿里卡對面的是東華陸軍第三師,師長名叫黃行。

    黃行在東華獨立戰爭的時候擔任新編陸軍第三團的團長。

    後來陸軍擴建,他的部隊擴編為陸軍第三師,整個師有七千多人。  這七千多人要負責守衛五十幾公里的河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