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孤賞月 作品

第五九五章 漢陽鋼鐵廠

    他們平時也是跑船的,但是見到落單的商船就會生出歹心,化身水匪。

    這種水匪非常難抓。復興之後,這些水匪依然存在。

    尤其是現在江面上的航運更加的繁忙之後。

    有些人還在想著做這種一錘子的買賣。

    復興軍不得不在沿江的各地劃分不同的水警區。

    給那些水警分配巡邏用的快艇,這才遏制了這種情況。

    當然了,長江水師的巡查威懾也是必不可少的。

    現在的幾個內河水師,要數長江水師的規模最大,而且長江水師現在也不是原來長江水師,艦隊中增加了幾艘稍大一些的炮艇,顯得更加的威武雄壯。

    碼頭上人太多,有些亂,不然董書恆都想要去武昌的碼頭上轉一轉。

    江的北邊是漢陽府,看起來沒有武昌府繁華。

    但是那裡在建造一座大型的鋼鐵廠,這座鋼鐵廠主要是輻射長江中上游地區。

    還要為武昌府的造船、機械等工業發展提供鋼材。

    原本董書恆在江寧開辦了鋼鐵廠,不準備再在武漢開辦鋼鐵廠。

    因為他覺的有長江水道的連接,運輸應該不成問題。

    但是董書恆還是低估了工業化進程中鋼鐵的巨大需求。

    現在復興軍即使建設了五個鋼鐵基地,依然滿足不了自己對鋼鐵的需求。

    每年還要從海外進口鋼鐵。

    董書恆估計這種情況還要延續很長的時間。

    因為僅僅是鐵路線消耗的鋼鐵就是海量的。

    復興軍有大量的地盤需要用鐵路來連接。

    還有董書恆規劃的水電工程,也需要消耗大量的鋼材。

    這還沒有算上民間需求的上升。

    等今後老百姓的生活好了,他們要建造更好的房屋,肯定需要鋼材。

    地方上要建設更多的工廠需要鋼材。

    要造拖拉機、造汽車都需要大量的鋼材。

    最終,董書恆還是決定在漢陽府這裡再建一座大型鋼鐵廠。

    也許是因為某種情節,董書恆決定親自來為這個鋼鐵廠剪綵。

    此時,水師的船隊在江面上拐了一個灣,向著一江之隔的漢陽府趕去。

    漢陽府城的邊上龜山之側的沿江空地早就已經被空了出來。

    一座鋼鐵廠拔地而起,遠遠就能夠看到一些高爐拔地而起。

    這個鋼鐵廠有一個特殊之處,就是所有的設備都是自己生產的。

    小克虜伯過來之後,帶來了全套鋼鐵製造技術。

    這其中就包括鍊鋼設備的製造技術。漢陽鋼鐵廠的的設備就是大豐的大型設備鑄造廠製造的。

    在此之前,他們也為其他的幾座鋼鐵廠製造了設備。

    但是還沒有哪一座工廠是全部使用自己生產的鍊鋼設備的。

    當然了,整座漢陽鋼鐵廠,不可能僅僅只有鍊鋼設備。

    全廠包括生鐵廠、貝色麻鋼廠、西門士鋼廠、鋼軌廠、鐵貨廠、熟鐵廠等6個大廠和機器廠、鑄鐵廠、打鐵廠、造魚片鉤釘廠等4個小廠。

    為了這個鋼鐵廠,商務部投資委員會出資246萬華元,控股百分之五十一,鄂北地方官府投資142萬華元,控股百分之三十。剩下的股份面向社會籌集資金,實際支出在600萬華元左右。

    它算是一個國屬企業。復興軍的許多國屬企業現在都會拿出一部分的資金向社會募集資金。

    當然這是一些不涉及核心產業的國屬企業。

    這樣有一個好處就是能夠為這些企業引進社會監督。

    這些年下來很多國屬企業的員工都是老員工了。時間長了就有人產生了惰性,出現了混吃大鍋飯,濫竽充數的情況,還要一些國屬企業中高層官僚作風嚴重。

    這些事情董書恆都知道,他也明白這種現象幾乎是必然的。

    在缺乏競爭的情況下,人的本性漸漸地就會暴露出來。

    通過發行股票引入社會資本只是一個方面,還要建立一個內部的競爭機制。

    在同類企業之間要建立競爭,在企業內部的同一類崗位之間也要建立競爭。

    漢陽鋼鐵廠就這樣的,社會資本佔有一定的比例,可以推選出幾人參加鋼鐵廠的董事會參與到決策中,同時也能夠監督鋼鐵廠運行。

    董書恆在鄂北行省官員以及鋼鐵廠管理層的陪同下參觀了整座鋼鐵廠,彷彿是在一座鋼鐵叢林中漫步。

    空氣中散發的是工業的氣息。

    這裡真的很大,除了鋼鐵廠之外,還建造了配套的生活區。

    這裡更應該叫鋼鐵城。

    從遠處看去,這座鋼鐵城並不比邊上的漢陽府城小多少。

    投產之後,這裡將會聚集幾萬工人,加上他們的家屬,一座近十萬人的小城將會誕生。

    ps:按時更新,求月票,求推薦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