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孤賞月 作品

第四〇三章 滬上證券交易所

    “玩可以啊,他們得先在華夏的銀行賬戶裡存錢啊。說白了這錢還不是進了咱們華夏的口袋。”

    “況且他們要玩什麼花樣,咱們老百姓不知道怎麼應對,政府手中可是有人的。別的不說,光是那財政部的胡光墉就是個人精。那可是咱們浙江人的驕傲!”老陶有些自豪地說道。

    “看你牛的,那大總統還是咱們揚州的呢!”老張打斷他道。

    “說正事兒,聽說這第一批審批可以公開募股的十五家公司可都是有背景的大公司。”

    “你覺得哪家的股票更好。聽說這股票跟公司的效益掛鉤,效益越好,股票就越值錢。”

    “可以這麼說吧,但是這股票交易的價格有時候完全看買家願不願意出價。有的人要是故意出高價來買這支股票也是會將價格炒高的。”

    “不過咱們華夏政府是有法律監管的,不允許有惡意炒高的行為。那不是有個什麼《證券法》,還有一個什麼法來著,看樣子有空要去書店買幾本回來看看。”

    “你就說買哪家的吧?”老張有些不耐煩地說道。

    “我覺得國屬的阿拉斯加礦業不錯。他的股票很多人不看好,那是大家不瞭解這家公司。雖然籠統地說他的業務是對阿拉斯加進行開發。但是其中分很多塊的。比如育空河流域的金礦勘探與開採。”

    說著老陶將頭湊了過來,小聲說道:“我告訴你啊,在外面可不能講啊。”

    要想讓一個消息傳播得更快,最好的辦法莫過於將消息告訴別人,然後讓對方不要傳出去。

    “我三姨太的二大爺家的三小子在北海水師。他去過那個阿拉斯加的地方。那裡真是一塊寶地啊,那地方雖然在大北方,但是那裡的南部靠海的地方並沒有想象的那麼冷,反倒是植被茂密的很,還可以開發耕地。”老陶繼續說道。

    “最重要的不是這些,他們的水師組織探索隊去了內陸地區,你猜他們撿到了什麼?”

    “是什麼?老陶你快說,別賣關子了!”老張焦急地問道。

    “是狗頭金。幾斤重大狗頭金。而且不止是一塊兒。我找會探礦的人問過。能出現這樣的情形,大都是因為當地有大的金礦。”

    “你說要是有金礦的話,那這家公司的資產肯定是要爆增的。那麼按照報紙上的介紹,這股票不是的蹭蹭蹭地向上漲。”

    董叔恆不會炒股,他對股票懂得也不多。

    他算是那種連韭菜都不配做的人,但是不耽誤他搞出股票這個東西。

    因為這並不是他的發明,歐洲證券交易市場早已經成熟了。

    倫敦的證券交易所早已經不再窩在那個私人小酒館內。而是已經有了成熟的場地。交易的股票種類已經有了上萬家。

    胡光墉早就已經代替董叔恆研究透了股票的操作規程。

    任何東西一旦鑽進去研究,就能搞清楚他的門道。

    不僅僅是他一個人,淮海書院中專門聘請了一些荷蘭人金融專家,開設了一門小眾的證券交易課程。

    生在這個大時代,就一定要學會拿來主義。

    這些江浙的商人,本來對此一無所知,但是僅僅是看了報紙上的一些介紹就能掌握這個東西的門道。

    就像後世的一些大媽一樣,他們的見識不一定比這些古人強多少,但是她們照樣叱吒股場,成為了證券市場上的一支風向標。

    甚至其中的佼佼者敢於殺到華爾街去。

    所以董叔恆不認為這裡面有多強的門道。任何東西都有自己的套路。

    在設計華夏的證券交易規則的時候,胡光墉他們專門給政府插手股票市場開闢了後門。

    當然,一般人是注意不到這些的。

    既然證券交易所開在了滬上,那麼肯定會有洋人的資金會進入這個市場。

    對於這些外資進入華夏的市場,董叔恆並不介意,但是從一開始華夏就要防著這些人。

    所以華夏這邊的交易規則規定,中有規定必須要在華夏的銀行賬戶中開戶。

    到時候,如果市場出現了大的波動的時候,華夏的調查人員就可以通過之前的後門監控這些可疑的賬戶。

    不僅僅是商人之間,隨著報紙上面消息的發酵,就連民間都開始討論起國債、股票來。

    一張紙頭能夠換錢,這在普通的老百姓看來簡直是天方夜譚。

    張小和妮子已經在滬上生活了一段時間。他們都不在是曾經那個單純簡單的農村娃子。

    張小依然每日裡兢兢業業的去印刷廠上班。現在印刷廠的生意非常的好。

    華夏剛剛一統,正在全國推廣建立自己的教學體系。統一教學  首先要統一教材。而這麼多的教材,都要從印刷廠印刷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