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孤賞月 作品

第三八七章 西太墾殖公司

    華夏實際上在十五世紀就有人到過澳洲的北部。

    書院的學者找到了很多有關與澳洲有關的文獻。但是也許華夏人所到的都是相對荒涼的澳洲北部地區。所以沒人在那裡定居吧。

    當然也不能說沒有,畢竟董書恆這裡還沒有派人到澳洲去探索。

    澳洲一直是英國的地盤。美國獨立戰爭之後,英國就對澳洲更加的重視了。開始加大了對澳洲的移民。

    同時,英國也到處在宣誓對澳洲的所有權。

    但是澳大利亞太大了,英國人本來人口基數就那麼一點,移民活動並不順利。

    現在才是1855年,英國雖然開放了本國自由民移民澳大利亞。但是十幾年間移民的數量僅僅是十幾萬人,1840年以前的澳大利亞還只是流放罪犯的地方。

    從歐洲傳來的情報的是1850年的時候英國在澳大利亞的總人口也只是50萬人。

    這些人口還都生活在新南威爾士州,以悉尼為中心的一片區域,這裡的土地是澳大利亞最肥沃的,適合耕種。

    在其他的區域幾乎沒有人存在,有也只是土著居民,英國人也沒有辦法管理到。

    澳洲的三分之二土地都是乾旱和半乾旱地區。主要兩條河流墨累河和達令河都在東南地區。

    也就是現在英國人的主要聚居地新南威爾士地區。

    但是來自後世的董書恆知道,西澳大利亞雖然主要都是沙漠。但是那裡才是澳大利亞的精華。

    因為這裡簡直就是全世界的礦藏倉庫。相比於東南水草豐美適合耕種的地區,董書恆想要的是西澳大利亞地區。

    實際上澳洲距離華夏要比英國近的多了。過了華夏的南洋,距離澳洲也就不遠了。

    董書恆也提前做過功課。從南大洋前往南美洲的船隊之前已經派過探索船沿著呂宋的東部海域南下。

    船隊在呂宋的東南方發現了一個群島地帶。這就是後世南太的加羅林群島。這個群島幾乎都是小型島嶼。

    再往南沒有多遠就是新幾內亞島,這座島目前只有荷蘭人在西南部建立了小型的殖民據點。

    其他地方根本還沒有殖民者活動的痕跡。

    新幾內亞島的東北部還有一大片群島區域,這裡是後世的俾斯麥群島。同樣這裡也沒人宣佈殖民。

    當然了華夏進入澳洲,走路呂宋的西部,然後穿過後世的馬魯古群島更加的便捷。

    但是那裡遍佈歐洲殖民者的勢力,不利於華夏暗中的佈局。

    現在華夏最需要的是在澳洲附近經營一個穩固的據點,作為今後向澳洲發展的據點。

    新幾內亞島就非常合適。歐洲殖民者認為這裡並沒有什麼價值,棄之如敝履。

    只有荷蘭在1828年的時候宣佈殖民西半部,但也僅僅是宣佈而已,事實上他們並沒有能力開發。

    東半部到現在還是無主之地。當然了當地的氣候惡劣,土著兇殘。

    歷史上要到三十年後的十九世紀八十年代,德國人才在當地建立殖民地。

    那麼,這個事情,董書恆為什麼會找到揚州商會呢?

    董書恆這次找到揚州商會就是希望能夠通過揚州商會組織民間的財團組建一個私營的股份公司。

    然後以這個公司的名義去開拓巴布亞島東部。最後以那裡為跳板,向澳大利亞的北部以及西部地區滲透。

    董書恆就連今後如何開發澳洲都想好了。

    到時候在澳洲乾旱的西部地區,會以漢人為主在綠洲地區建立聚居點。

    然後遷移一些遊牧的牧民去半乾旱地區的草原放牧。這裡乾旱的沙漠草原地帶跟華夏的西域以及漠北草原的氣候很像。

    到時候將這些遊牧的華夏人武裝起來,他們就能一邊遊牧一邊壯大,同時不斷地向東部地區侵蝕、擴張。

    在澳洲來一場遊牧民族的大入侵會不會很精彩呢?

    就英國在澳洲那幾十萬人。相信很容易就能夠淹沒掉。

    英國人自然不會善罷甘休,但是他們有能力跑那麼遠,在澳大利亞廣闊的土地上,跟已經在澳洲紮根的華夏人來一場大戰嗎?

    一個南非就將大英帝國的多年殖民的老底打掉了大半,戰略縱深如此之大的澳洲又會怎麼樣呢?

    當然現在的問題是華夏人如何在澳洲紮根。

    巴布亞島的東部以及北邊的群島都不在主要的航線上,西方國家  沒有什麼興趣。歷史上這裡會成為後來崛起的德國的殖民地。

    但是現在董書恆看上了那裡,只能提前對自己的普魯士朋友道一聲對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