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孤賞月 作品

第二七〇章 見聞

    尤其是那些提前設置好的炸點,簡直就跟戰場上的炮火一般。

    對鍛鍊士兵的膽量非常的有幫助。

    在帶兵方面,李秀成有著豐富的經驗,他知道應該怎麼樣獲得底下軍官和士兵們的愛戴。

    在工作中不能僅僅要靠權力去壓制底下的人,尤其是在軍中,更是如此,軍中的人那都是要託付後背的生死弟兄。

    最好是彼此之間能夠培養出一點感情出來。這樣在戰場上士兵才會好不猶豫地去執行軍官的命令。

    有的時候,士兵僅僅是猶豫了幾秒鐘,那樣並不算違抗命令。但是這樣就有可能會影響到戰鬥的成敗。

    李秀成並非淮海軍系統內的人,他對這些士兵的生活了解的不多。

    所以每次休息的時候,他總會去找那些士兵聊天,他也會給士兵們講他當初參加太平軍的事情,但是他知道哪些能夠說,那些要回避。營中除了他這個主管還有監察委員,他可不想被人打了報告。

    通過與這些士兵的聊天,李秀成才知道這些士兵大多數都是流民子弟,還有就是農家百姓。

    剛開始的時候,淮海軍還有很多是鹽丁子弟。但是在淮海軍的轄地鹽丁早就沒有了。

    現在的鹽業公司的工人可不是苦差事,而是待遇非常好的陽差。

    現在的新兵大部分都是從農場還有各地的民兵中選拔上了,這些人大部分是徵募的流民。

    這些流民來自全國各地,李秀成不知道淮海軍為什麼有能力養活那些流民。

    要知道無論是清軍還是太平軍都連自己的士兵都養不起。哪裡會有錢去收留安置那麼多的流民呢?

    從這些新兵的口中,李秀成能夠感受到到他們對淮海軍,對董書恆那種發自內心的感恩。

    古人常說,一飯之恩,當銜環相報。淮海軍不僅僅讓他們吃上了飯,還給了他們穩定的生活。

    亂世之中,誰不想有一個安穩的棲身之地。

    在這些新兵的心中,自己要用命去保護自己家人的新生活。

    李秀成可以肯定,要是自己想要從淮海軍手下拉走一支軍隊,那麼立馬就會有士兵對著自己開黑槍。

    這隻軍隊的凝聚力、向心力是淮海軍這兩年時間打造的穩定的後方生活保證的。

    這就是淮海軍的軟實力。

    現在整個大清,沒有哪個地方有淮海軍控制下的兩江地區穩定了。

    也許可以通過好處打動幾個軍官士兵,但是沒有誰敢保證給所有的士兵以及其家屬這樣的生活了。

    集訓的時間不長,士兵們就被拉到了海門。這次他們是乘坐火車去的。

    從大豐到海門這一段支線鐵路已經修好了。

    一節車廂可以裝上一個連隊的士兵。

    李秀成第一次坐火車,這比輪船給他帶來的震撼要更大一些。

    火車畢竟是路上跑的,一列長長的火車一次可以帶上一個團。

    他們一個師,也就就幾列火車就好了。

    這也是淮海軍第一次使用火車大規模轉運士兵。但是這以後將會成為淮海軍的常態。

    這次,董書恆之所以敢把江蘇的兩個師都調出去戰鬥,就是因為許多路段的鐵路都已經修好通車了。

    一旦某一個點發生了戰事,其他地方的守備部隊就能夠乘坐火車快速地支援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