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孤賞月 作品

第八十三章 大整編

    在軍隊中營級以上設立監察委員這個崗位,監察委員負責監督軍紀,呈報軍功獎勵,任何時候不得干預軍事指揮。但是對於軍事主官的問題有上報的權力。

    這樣監察院就建立了覆蓋到淮海軍政、軍系統的各個方面,構建了一個全方位的網絡。

    上午安排好了一府兩院的工作,下午董書恆單獨就軍隊整編開會討論。因為很多地方涉密,政府、法院、監察院除了高層以外,其他人都休會休息。

    會議進入了最重要的環節——軍隊的整改組、擴編。

    會議開始是一個表彰環節,董書恆為之前在揚州戰役中表現突出的部隊,頒發集體獎勵。

    之後,董書恆發表了講話。肯定了淮海軍的部隊的建設情況。他要求部隊要繼續發揚不怕苦、不畏難的優良作風,遵守“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維護地方穩定,保護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最後,董書恆以陸海軍總司令的名義宣讀改組、整編方案。

    總司令之下設立總參謀部。

    劉青南任副總司令,嚴仕坤擔任總參謀長,原來的參軍室併入總參謀部,彭玉麟以及普魯士退役上校漢斯擔任副總參謀長,另外還有幾名專業能力強的普魯士軍官加入參謀部。

    董書恆覺得普魯士作為現代參謀制度的發源地,與他們軍官的嚴謹作風制密不可分。所以他才會不遺餘力地引進普魯士的軍官,想通過他們影響自己手下的軍官。

    總參謀部負責作戰情報的分析,作戰計劃的制定。戰時要負責向一線派遣作戰參謀。

    ……

    總後勤部。

    由原淮海公司採購部部長韓雲擔任部長。總管淮海軍海陸軍的物資採購、儲備、供應。兵工廠、彈藥長以及高郵軍用造船廠將劃給總後勤部管理。這個部門很容易滋生腐敗,董書恆覺得必須交給自己信任的人管。

    總作訓部兼民兵司令部。

    由原武裝部部長馬宗武擔任部長兼民兵副總司令。作訓部負責新兵的徵募、訓練,民兵的日常訓練管理,同時管理全軍士兵軍籍,晉升獎懲……

    淮海軍陸軍野戰部隊擴編為三個師。除了一些特殊兵種以外,董書恆不準備設置旅一級單位。以後淮海軍將以師為單位展開作戰。軍一級的單位目前還不需要,而且淮海軍也還沒那麼多部隊。

    野戰部隊為四個師一個縱隊。

    教導師。

    在原來教導團的基礎上擴建而來。

    師長:劉青南(本人強烈要求留下一線部隊,不願意在參謀部做。不過董書恆還是讓他兼任了陸軍的副總司令。)

    下轄:

    炮團:1200人(擁有75毫米加農炮16門,50毫米榴彈炮25門,60毫米迫擊炮30門。)

    三個步兵團:6000人

    騎兵營:500人

    警衛營:500人

    工兵營500人

    特戰營500人

    還有一些隨軍專業人員。

    ……

    教導師將會同原來江北大營的一些人馬駐守浦口,建立新的江北大營,以後將是進軍江寧或者安徽的主要力量。

    原101團擴編為第一師,編制與教導師基本相同,師長王從志。第一師將移防徐州。徐州是江蘇的門戶,又是交通樞紐,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

    隨著自身的壯大,現在董書恆感覺到清廷對自己的容忍快要到達臨界點了。說不定什麼時候就要對自  己動手,所以他要先放一支重兵在徐州,進可沿運河而上,直搗京師,退可以守住淮海軍的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