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孤賞月 作品

第七九〇章 大明遺民

    這樣才能夠為董書恆建立陸上霸權打下基礎。

    “我明白您的意思,您是想支持蘇維尼與奧斯曼帝國爭奪中東地區。這樣,到時候,即使歐羅巴人瓜分了奧斯曼帝國的巴爾幹部分,我們也能夠分到兩河流域和地中海東岸地區。”

    “而我們復興軍不方便親自控制那裡,所以需要蘇維尼這個當地的土著作為我們的代言人或者說是合作者。”

    董書恆點了點頭,姜玉欽的大局意識越來越強了:“差不多就是這個意思,不過這個要根據最後的時局來定。”

    “對了,派到塔朱拉的建設兵團組建好了嗎?”說到這裡,董書恆突然想到一個事情。

    “已經集結完畢了,主要是從南方抽調的人手,已經在羊城港集結準備登船了,同行的物資軍部也準備好了。”姜玉欽彙報道。

    “那就好,這次是有些趕了。唉,有的時候計劃就不能做的太滿了。”董書恆嘆道。

    最近幾年董書恆規劃的好幾件事情中途都做了變更。

    這次與嚶國人在印度洋的角逐,原本只是將勢力滲透到波斯灣,但是現在卻不得不在東非建立立足點。

    當然了,這主要是因為嚶國人在加快開通蘇尹士運河。這樣會讓復興軍在印度洋建立的戰略優勢被削弱。

    ……

    此時非洲之角,後世吉布提的位置。

    復興軍第112師已經在塔朱**陸。

    整個過程沒有受到一點點像樣的抵抗。

    當地的塔朱拉蘇丹國只是一個很小的蘇丹國。

    一直在南邊阿比西尼亞阿法爾人建立的奧薩蘇丹國,以及東北邊的受埃及人控制的拉赫阿依圖蘇丹國的夾縫中存活。

    復興軍並非僅僅是以武力壓服對方,復興軍這次過來時帶著馬斯喀特的特使。

    因為塔朱拉地區原本就是阿曼帝國的一個領地。

    只是阿曼帝國實力衰弱,早就已經不管這裡了。

    嚶國人的勢力從上埃及地區滲透過來,逐步影響了這裡。

    復興軍來了之後,這裡的蘇丹貴族沒有做任何的抵抗全都跑到了北邊的拉赫阿依圖蘇丹國去了。

    也有一些跑到了西邊的奧薩蘇丹國。

    復興軍直接接管了王城。

    其實這座蘇丹都城就是一個沿海的小鎮而已。

    畢竟塔朱拉蘇丹國只能算是一個袖珍國家,總共的人口加在一起也就只有不到五萬人。

    主要以放牧和捕魚為生。

    112師是一個新編師,師長名叫趙大志,這是一名打仗嚴謹認真的軍官,平時話不多,參軍的時候已經三十幾歲,現在將近四十歲的人人,終於熬成了一名少將師長。

    這在復興軍內部也算是一名老將了。

    這位趙師長是一位非常勤奮的人,他也是一個急性子,只要是上峰交給他的事情,他就會絞盡腦汁地做好。

    他對手下也是急公好義的性子,甚至拿出自己的軍餉來接濟一些有困難的士兵。

    而他自己的家人到現在還住在鄉下,其他軍官早就在城裡安家,將孩子轉到城裡上學。

    就他的家還在鄉下,他的妻子甚至還種著官府分給他的公田。那還是他剛參軍的時候得到的。

    這個師是組建南下軍團的時候新編的,士兵大多來自粵西以及交州地區。

    這些兵的身材普遍不高,但是戰鬥力非常了得,而且戰鬥起來悍不畏死。

    112師在進攻海峽殖民地的時候立過戰功,那時候他們跟著李秀成一起進攻馬六甲城,在叢林中快速穿插,堵截住了敵人的退路。

    殺的那些土邦士兵聞風喪膽。

    趙大志帶人進入塔朱拉城的時候,當地的已經處於無政府狀態。

    趙大志只能找阿曼人幫忙在城內找出幾個德高望重的人先穩住城內的形勢。

    可是他們還沒有行動,就有當地人主動找上門來了。

    來人的面孔看起來就像是一個當地的土著。皮膚黝黑,鼻樑扁擴。

    不過來人說的卻是漢話,而且帶點江寧附近的口音。

    來人自稱名叫鍾思明,是明人後裔。

    鍾思明一上來就淚流滿面地跪在地上磕頭。

    在趙師長的詢問下,他才敘述道:“將軍,祖上是當年跟隨大明船隊下西洋的水手。當年船隊最後一次到這裡,在海灣停靠補給。在下的先祖因為在海上染病,被船隊留在了塔朱拉,一共留下來的有53人,其中11人沒有熬過去,很快埋骨他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