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孤賞月 作品

第七八七章 變化

    而且從東華運輸過來的成本要高很多。

    南洋這裡種植橡膠的氣候條件非常好。

    而且這裡可以搞到廉價的勞動力。

    那些土人,你讓他去做別的事情,他也做不好。不過他們非常擅長鑽林子,正適合做割膠工人。

    不過這個崗位的死亡率也蠻高的。割膠一般都要在凌晨的時候做,正是蛇蟲出沒的時候。

    種植園中幾乎每天都會有人被咬傷,送回來及時的還能撿回一條命,要是晚一晚,人就沒了。

    在南洋的華人小國,那些土人只能依附於華人生活。

    因為以前的仇恨,華人將幾乎所有的生產資源都控制在自己的手中。

    確切地說,主要的生產資料都控制在大家族的手中。

    華人除了一些商人、手工業者還有一些小地主相對獨立,大部分也是依附於這些大家族。

    不過華人一般都是擔任管事兒以及種植園的保衛人員。

    這些華人大家族在當地更像是一種領主似的存在。

    他們成立的國家也是幾家的聯合。

    實際上幾家之間在當地都劃分好了勢力範圍。

    張勇進入了盧家的莊園,雖然只在這裡呆了幾天時間。

    但是也感受到了這裡華人的優越感。

    他甚至看到有土人試圖逃跑,直接被沉入流經莊園的一條大河。

    張勇在這裡碰到了一個祖籍潮州的華人管事。

    兩人一見如故,聊了很多當地的事情。

    張勇才知道,原本華人在當地生活一點安全感沒有。

    尼德蘭人用親近自己的土人部落,充當地方上的管理者。

    華人們辛辛苦苦勞動的收入最後大部分都被搜刮。

    甚至沒有家族庇護的華人,一個不小心就會突然失蹤。然後他的產業就會被那些土人佔據。

    現在他們之所以對土人狠,完全是在以直報怨,以牙還牙,一雪前恥。

    張勇在盧氏莊園呆了一段時間,就跟一群同伴離開了這裡。

    他們登上了從南洋到滬上的郵輪。

    每天都有大量的海外華人回到本土探親。

    復興軍允許藩屬國的華人到內地活動。

    不過僅僅侷限於探親、遊學和旅行。

    要想回去定居是需要審批的。

    這主要是擔心移民迴流的問題。

    畢竟這些移民都是董書恆花了很大的代價送出去的。

    短時間內,內地人生活的條件改善肯定會更快一些。

    難保有些人又想趁著探親的機會回到內地生活。

    張勇他們從復興軍理藩院駐藩屬國的辦事機構獲得了入境一個月的探親機會。

    《我的治癒系遊戲》

    就這樣,張勇離開祖國多年之後,再次回到了國內。

    雖然他沒有什麼文化,但是還是感受到了物是人非的感覺。

    在他的印象中,內地最繁華的地方當屬廣州十三行了。

    他沒來過滬上,不過他知道這裡曾經被嚶國人佔了租界。

    也算是一處繁華之地。

    他也在開普敦生活了幾年,那裡也算是一個繁華的大城市。

    但是這些相比於滬上都只能算是小巫見大巫。

    黃浦江的岸邊碼頭綿延幾公里,全都是停靠的船隻。

    沿江的寬闊馬路一眼望不到邊。

    拖著大辮子的電車,四個輪子不需要馬拉就能夠自己跑的車子,比比皆是。

    在船上的時候,張勇就看到了這樣的場景。

    一直到現在下了船。他都還感覺自己自然處在夢幻當中。

    事實上,不光是他,幾乎所有多年未回國的遊子,或者是第一次來內地的洋人都會覺得這是夢中的世界。

    現在的滬上被稱為世界第一大都市。

    事實上他確實可以稱為第一大都市。

    現在這裡的常駐人口,加上自貿區的話,已經超過五百萬。

    這個時代,超過一百萬都算是大都市了。

    說道人口,這裡肯定是超過新京城。

    滬上的城區主要沿著黃浦江的兩岸南北延伸。現在已經開始向東西兩邊拓展。

    工廠區更是搬到江東邊去。江上有一座巍峨的鐵橋,現在也算是滬上的一座標誌性建築。

    每日裡這座橋上的人流車流絡繹不絕。

    每天早晚上下班的時候,更是擁堵不堪。以至於有了鐵橋之後,周邊的渡口依然要繼續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