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孤賞月 作品

第六四一章 奧皇不是“歐皇”

    在之前的4 月份,奧地利發出最後通牒, 要求撒丁王國解除武裝,遭到撒丁王國的拒絕。

    於是,奧地利集結了17 萬大軍在居萊元帥率領下集結於皮亞琴察和米蘭之間。

    將拿破崙三世統率的撒丁和法國軍隊分隔成兩部分。

    奧地利的底蘊還是非常足的, 一下子就拿出來將近二十萬大軍出來。

    撒丁和法國聯軍一部分是已經集結在瓦倫察附近的5.6 萬名撒丁軍隊。

    另一部分是正從都靈和熱那亞出發的11.6 萬名法國軍隊。

    本來奧軍完全有可能將兩部分敵軍各個擊破,但由於居萊優柔寡斷,使撒、法軍隊得以在5 月中旬匯合於亞歷山德里亞和卡薩列蒙菲匪拉托地域。

    直到6 月初,雙方除進行過數次小戰鬥外,仍尚未進行過大的決戰。

    6 月4 日,麥克馬洪將軍率法軍第2 軍團4.95 萬人同居萊率領的奧地利主力集團5.3 萬人,在馬真塔進行了一次會戰,結果奧軍被打敗。

    但法軍沒有乘勝追擊,所以奧軍在損失6000 人之後,撤退到明喬河一線設防固守。

    居萊被撤職,奧皇弗蘭茨·約瑟夫一世接任奧軍統帥。真正好戲就要上演了。

    拿三在歐洲的君主中指揮作戰的能力已經算是青銅級別了。

    萬萬沒想到,約瑟夫一世就是一塊廢鐵。

    索爾費裡諾戰役是奧意法戰爭中最後一次戰役。

    具有騎士風度、對拿破崙的榮譽夢寐以求的弗蘭茨·約瑟夫一世向我們表明,當“天生的統帥”掌握了指揮權時,其結果將會如何。

    奧軍最初應當佔領卡斯提奧涅高地上的陣地,但是卻在大家都有充分的理由期待一次會戰的時候,毫無理由地不戰而放棄了陣地,退到了明喬河東岸。

    但是弗蘭茨·約瑟夫還嫌這樣不足以說明自己的軟弱無能和不合邏輯的行為。

    當軍隊剛一到達明喬河東岸,我們這位“年輕的英雄”就改變了他的決定。

    因為對於哈布斯堡王朝說來,沒有抵抗就退出戰場,是有傷體面的。

    約瑟夫隨即命令軍隊向後轉,重新渡到明喬河西岸,攻擊敵人!

    弗蘭茨約瑟夫以這樣幼稚的、時而向後時而向前的運動,大大地加強了軍隊對自己的至聖的統帥的信任之後,就率領軍隊去攻擊敵人。

    奧軍最多有15萬人,甚至連喜歡說實話的拿三也沒有說出比這更大的數字。

    奧軍在至少有12英里寬的正面上進攻。這樣,每英里正面上最多有12500人,當正面比較窄時,這一密度在一定條件下當然是足夠的,但是在如此寬闊的正面上無疑就不夠了。

    而對進攻說來則更不合適,因為不論在什麼情況下這一密度都不能保證在個別的重要地點進行足夠強大的突擊。

    敵人無疑地佔有數量上的優勢, 因此,奧軍的進攻從一開始就註定要失敗。

    比較強大的敵人幾乎必定能在任何地方突破進攻軍隊的如此薄弱的隊形。

    6月23日星期四, 奧軍開始了總攻;他們輕而易舉地擊退了敵軍的先頭部隊, 佔領了波佐倫哥、沃爾塔和圭迪佐洛, 並於傍晚推進到索爾費裡諾和卡斯特爾霍夫勒多。

    第二天早晨,奧軍又將敵軍前衛向後壓縮了一些,而左翼幾乎進到基澤河岸,但在這裡,他們遇到了敵軍主力,於是會戰就全面展開了。

    奧軍的兩翼都取得了勝利,特別是右翼,他們狠狠地打擊了和他們對壘的皮蒙特軍隊。

    這裡,奧軍顯然是勝利了。但是在中央卻顯出了錯誤的部署所造成的後果。

    索爾費裡諾這一中央的鎖鑰陣地,經過頑強的戰鬥最後落到法軍手中,同時法軍還對奧軍左翼造成了數量上的巨大優勢。

    這兩個情況迫使弗蘭茨約瑟夫發出退卻的命令,弗蘭茨約瑟夫大概已把自己的全部兵力一直到最後一個人,都投入了戰鬥。

    奧軍顯然在沒有受到任何軍隊追擊的情況下秩序井然地退卻了,並且毫無阻礙地回到了明喬河東岸。

    1859年6月23日,奧軍兵力不少於9個軍,其中第一、二、三、五、七、八軍都已經全部或部分地參加過戰鬥,而第九、十、十一軍還完全是新銳兵力,與敵人一次也沒有接觸過。

    前6個軍共有13萬人左右,後3個軍有7.5萬人。這樣,奧軍可以用來對付敵人的兵力不少於20萬。

    但是弗蘭茨約瑟夫作了些什麼呢?他將第十軍和第十一軍從曼都亞派到阿左拉(在基澤河岸),企圖從後方打擊法軍,而為了掩護軍隊的這一調動,以免受到據估計配置在附近的法軍第五軍(由拿破崙親王指揮)可能進行的襲擊,他又將第二軍留在曼都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