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孤賞月 作品

第六三一章 第二個“三年計劃”

    在鉅艦大炮的時代,一場海戰下來可能就要消耗掉數十萬噸的鋼鐵。

    打仗拼的就是資源以及生產能力。

    二戰時期,**的潛艇擊沉了幾千萬噸的船舶,但是漂亮國的生產能力比**潛艇的效率還要高。

    與其說**是敗在盟軍手中,不如說是敗給了漂亮國的製造業工廠。

    除了鋼鐵工業之外,董書恆還建立了幾個門類齊全的工業基地。

    這些工業基地由一個或者幾個大的府縣組合在一起。

    通過輕重工業搭配,上下游產業集合,提升工業生產效率。

    這些工業中心很容易就能夠起到一個帶動作用。

    這個時代的人不知道,但是董書恆卻是知道。在那個就連鄉鎮都建設工業園區的時代。

    是什麼支撐起了一個製造業大國的地位?正是這些工業園區。

    這些董書恆建設的工業圈,不僅僅輻射國內的各個片區。還輻射到周邊的藩屬國。

    可以說它們是董書恆建立的大華夏圈的基礎。

    前面已經說過,要建立大華夏圈,建立一個相對獨立的自由經濟體。

    華夏本土就必須要能夠提供各種工業品。滿足大華夏圈的需要。

    讓圈內的國家能夠進入一個上升的渠道。

    第二個三年計劃中,董書恆著重部署了電力和內燃機的發展佈局。

    率先完成第二次工業革命,實現彎道超車一直是董書恆心中的堅持。

    他的手中現在一共有兩個拖拉機生產廠,一個在灤州,一個在江寧,拖拉機的年產量達到了一萬五千輛。

    對於偌大的市場需求來說,這點產量只是杯水車薪。

    拖拉機普及之後,將會大幅度提高農業生產的效率。

    農業所需要的人口也將大幅度減少。

    按照復興軍現在控制的這麼廣大的國土,只要生產效率上去了,以後就不要玩在擔心糧食的問題了。

    董書恆準備在第二個三年計劃中將拖拉機的產量增加到十五萬輛。

    在鄭州府和長安市和廣州各修建一個拖拉機廠。

    現在,汽油內燃也已經研製出來。汽車的生產也要提上日程。

    這樣的話,配套的公路建設也要提上日程。

    董書恆讓交通部將道路分為國道、省道、縣道,分級建設。

    國家只負責國道規劃建設,行省負責省內級別的道路建設。縣內連接給個小鎮、村莊的道路則由縣府來修。

    這樣將道路建設的權限一級一級分下去。能夠充分調動地方上的積極性。

    要想富,先修路,董書恆一直都非常重視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

    良好的道路情況也是工業化的前提。只有擁有了良好的道路,商品和人員的流通才能夠更加地順暢。

    工業的發展速度才會提升。

    第二次工業革命除了內燃機之外,還有電力的使用。

    電力方面,董書恆準備逐步推廣電力的使用。

    目前,只有新京、滬上這些大城市已經開始實用電力。而且這更多的只是一種試驗性質的使用。

    經過這兩年的試驗,徐壽他們已經總結出了很多經驗。

    在電力傳輸方面也有了很大的突破。

    讓家家戶戶用上電燈,讓工廠用電機取代蒸汽機已經不是夢想。

    但是要讓現在的那些工廠都將蒸汽機換掉可沒有那麼容易。

    好在董書恆可以通過行政命令,讓國屬企業先換掉。

    電機的噪音低,不汙染環境,穩定性還要高。

    同樣是一臺車床,用電動機驅動的生產出來的零件,不僅速度更快,而且成品率要高出很多。

    這就是董書恆在不過於壓榨工人的情況下,提高生產效率的辦法。

    董書恆第一步準備實現每個府都通電。

    很多的府城都有建立水電站的條件。董書恆準備在第二個三年,建造五百座小型水電站。

    現在復興路可控的電力傳輸距離只能達到五百公里。所以水電站輻射的距離有限,建立大型水電站就會面臨一個問題,這個水電站產出的電能用不完。

    董書恆已經讓工業部與水利部配合,以後耗電多的工廠儘量建到水電站的周邊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