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孤賞月 作品

第五四五章 毛淡棉

    就是後來統治這裡的英國人都要比緬甸人要好一些。

    他們不知道此時丹那地區擺話的已經是復興軍了。

    現在還留在這裡的緬甸軍隊只是復興軍僱傭的。

    他們被擺在明面上負責當地的治安,維護當地最基本的統治秩序。

    “黃頭,這次弟兄們都要被使喚成牲口了,哪有工期催的這麼緊的啊。”一名手下抱怨道。

    “有這時間抱怨還不如趕緊幹活,英國人的大艦隊已經到印度了,不快點,能行嗎?不然他們打過來我們拿什麼擋呢!”黃啟明說道。

    雖然他也是個軍官,但是實際上他更像是一個工頭。

    穿著軍裝的工頭。

    黃啟明帶著人沿著怒江順江而下。直接就到了比盧島。

    先一步到這裡的復興軍官員已經幫他提前做過清場。

    這個島嶼的位置非常的好。原本英國人就已經在這裡建造了一座簡易炮臺。

    這說明他們也看好了這個島嶼的位置。

    事實正是如此,在這座島嶼上修建一座大型的炮臺,完全可以將整個港口給保護起來。

    這樣復興軍在印度洋這裡就有了一個安全穩定的出海口了。

    這相當於在英國人的後方安插一根釘子了。

    英國人覺得自己控制了馬六甲海峽就完全擋住了復興軍進入印度洋的通道。

    復興軍不準備跟他們正面對抗,那就反其道而行之,我也在你的後面插釘子。

    到時候,復興軍的金龍旗在這裡飄揚起來的時候,不知道大英帝國會作何感想。

    黃啟明每天都會繞著這個要塞轉上幾圈。

    這是一座全混凝土結構的要塞。

    為了建造這座要塞,復興軍不僅僅大老遠將黃啟明這支專業的工程兵隊伍給調了過來。

    同時還在怒江的上游尋址建造了專門的採石場以及水泥廠。

    工廠的位置在撣邦高原,那裡有符合條件的石灰石和花崗岩產地。

    兩個工廠日夜不停地生產才能夠滿足要塞的需要,可想而知這個要塞有多麼的巨大。

    其外側的水泥牆壁達到了兩米厚,而且採用了傾斜結構,防彈的效果更好。

    以往的要塞炮臺大部分都還是採用露天擺放的方式。

    這主要是因為火炮的原因,也可能是因為還沒有更加堅固的材料可以用來將火炮給圍起來。

    但是現在有了鋼筋混凝土之後。就可以給炮臺上的火炮再加上一層保護了。

    這座炮臺就採用了半封閉結構的炮塔。每一門火炮都有半米多厚的鋼筋混凝土牆圍起來。

    只留出一個對外的缺口給火炮射擊之用。

    上面的火炮也不是全固定的火炮,而是可以的調整仰角以及左右射擊的角度。

    黃啟明每次在這個要塞轉上一圈都會對自己這個新作品感到滿意。

    這可能是他修建的最為先進的一座要塞了。

    以前那些要塞在這座要塞面前簡直就是小巫見大巫。

    這座要塞不僅規模大,而且採用了很多先進的設置。

    炮臺的彈藥倉庫和生活區都放在底層。

    彈藥倉庫是分開的小倉庫結構,防止意外發生的爆炸。

    這裡的要塞炮都是江寧淮·克兵工廠最新的產的要塞炮。使用定裝的無煙火藥炮彈,後膛填裝。

    在頂部炮臺與底部不僅僅有樓梯相連,還有最新發明的電動升降機。

    在要塞的中心位置還有兩座中型發電機組,為整個要塞供應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