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孤賞月 作品

第四七三章 李世賢的變化

    是董書恆給了他們以及他們的家人安定的生活。

    所以他們的在心底裡感激董書恆,信任董書恆。

    現在董書恆告訴他們出國作戰對他們來說就是一場鍍金之旅。復興軍必將勝利。

    反正董書恆這麼說,底下的那些就都信了,沒有一個人提出過質疑。

    因為董書恆說過的事情全部都實現了。

    李世賢一直還是以一個外人的身份來觀察董書恆。

    他也被董書恆的魅力深深地折服。

    復興軍從來沒有宣傳過董叔恆為神或者是神的使者。

    但是董書恆在復興軍中的地位似乎比當初的天王還要高。

    天王雖然自稱是上帝之子。但是實際上大家跟著天王造反並不是為了上天國。

    他們只是因為活不下去了,或者是生活太苦了。

    所以他們真正希望的是跟著天王的後面能夠改善生活。

    可是呢,跟著天王后面的人不說大部分都戰死了。

    就是的沒有戰死的人,又有幾個改善了自己的生活呢。

    但是復興軍不一樣。這些跟自己一起出去的士兵。

    他們出去了一年,雖然說是很辛苦。尤其是海上乘船長途旅行的時候。

    這一點,李世賢有深刻的體會。

    但是危險他們真的沒有遇到多少。

    回來之後這些人每個都分到了一大筆錢。

    這麼多的錢相當遠原來的幾百兩銀子了。

    要是在以前有了這筆錢就可以買到十幾畝地做一個富足的自耕農了。

    不過這民兵不需要買地,他們耕種著復興軍提供的土地。

    很多人都拿這筆錢回去建房子、娶媳婦。他們追求的已經不再是簡單的溫飽。

    而是更好,更高質量的生活。

    這就是復興軍與太平軍之間的區別。

    太平軍給大家的只是一個念想,一個希望,而復興軍給大家的確是實實在在的好處。

    普通的老百姓誰能夠有這麼長遠的眼光去思考將來的事情呢?

    他們更加在意的是當前的柴米油鹽,是自己每天的生活能夠越過越好。

    李世賢回想起在克里米亞的戰爭也是唏噓不已。

    作為遠征軍的一名軍官,李世賢是能夠經常去前線觀戰的。

    那種戰火紛飛的大場面令他至今難忘。

    港口上的船隻日夜不停卸下物資。

    英法用了幾天時間就早好了一條几十公里的鐵軌。

    作戰物資通過鐵軌直接運到了前線。

    這哪裡是在打仗啊,簡直就是用錢將敵人給懟死。

    得益於英法的補給能力,遠征軍的後勤保障也很完善。

    大家在生活上並沒有受到什麼苦頭。軍營裡面堆滿了麵粉。

    白麵做的饅頭士兵們完全可以敞開了吃。

    牛肉、羊肉這樣的肉食每隔幾天也能夠吃到。這比他們在國內的時候吃的還要好呢。

    李世賢第一次發現,原來仗也可以這麼打的。

    聯軍在衝鋒之前,總會向敵人的陣地上丟下無數的炮彈。

    沙俄人的作戰意志也非常的強烈。

    往往巴掌大的一塊地方都要反覆地爭奪。

    李世賢才明白為什麼軍校裡面要教導他們學會挖不同的戰壕。

    為什麼防炮戰壕需要用木板支撐。

    在國內的戰鬥中很少有這麼強烈的炮擊。

    但是在克里米亞戰爭中,李世賢看出來了。

    要是有復興軍的那種形式多樣的戰壕,那麼沙俄軍隊的傷亡必然要小上很多。

    英法的軍隊都是等到敵人的陣地都已經被炸的一片狼藉才挺著步槍進攻。

    這些歐洲的軍隊在戰鬥的時候都非常的重視火炮。

    他們總是想辦法將火炮的威力發揮到最大的限度。

    這對李世賢來說有很大的啟發。

    復興軍中也強調火炮的而使用,而且復興軍的火炮比英法的還要好。

    但是像這樣幾百門、上千門火炮集中使用的場面很少出現。

    也許是因為復興軍之前的戰爭這個根本就沒有機會這樣使用。

    還有一點,復興軍現在炮兵最大的編制就是團一級。

    要想聚集那麼多的火炮也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這次整編,遠征軍中很多的人都升了官。

    編制整整擴增了將近三倍,自然會產生出大量的崗位。

    李世賢這次在烏克蘭低地的戰鬥中表現的非常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