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孤賞月 作品

第四五六章 絲綢之路

    春節雖然已經過去,但是天氣依然寒冷。西域的天山南北,左宗棠也不得不停止了大部分的建設活動。

    忙碌了一年的西域百姓終於得到了休養生息。

    天山南麓,一處背風的山谷是夏季牧場的所在。這個牧場被分配給了一個柯爾克孜部族使用。

    自從浩罕汗國的柯爾克孜人向西域都護府投誠之後,這些柯爾克孜人的牧民就開始了一次大遷移。

    原本生活在天山南北的早期在滿清統治下的柯爾克孜人被遷移到了漠南蒙古草原的東部地區。

    那裡在之前被複興軍北上的軍團席捲一空,人口都被帶到月湖以東地區了。

    現在這裡被複興軍的劃分為了一塊塊牧場。

    按照統一的規劃,這些牧場會在周圍種植一圈樹木作為防風林,然後以這些樹木為各個牧場的分界線。

    牧場是國營的,但是必須要有許多專業的牧民來放牧才行。漢人還是更加適合種地。

    於是,復興軍就從西域地區遷移來了大量的牧民。

    一方面這些西域人樣貌、文化和信仰都跟漢人相差很大,將他們的遷移到腹地的國營農場放牧有利於對於他們的控制以及同化。

    另一方面,也可以在西域空出更多的地方來,以便於左宗棠安排中亞的人口。

    這是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人口交流活動。

    用數百萬的漢人,將中亞的人口交換出來。

    在中亞的靠近河流的地方建立以漢人為主的農場。為了彌補人數上的不足,董書恆甚至加塞了一些朝鮮半島和人本島的移民。

    費爾幹納盆地本來就是很好的種植業中心。

    當地產的棉花,因為日照的時間長,所以品質非常的高,深受國內的紗廠喜愛。

    現在那裡是一個個大型的國屬農場。

    楚河流域的開發也有一定的進展。

    對於柯爾克孜人遷移後空出的大量的高山草場,復興軍乾脆就空在那裡,反正那裡的氣候環境過於惡劣。

    董叔恆覺得還不如將那裡以後開闢成為保護區。

    給野生動物留下一點自留地。反正這裡已經是復興軍的腹地,不需要擔心有人會趁著空虛佔領那裡。

    於是原本阿拉山口以南的天山山脈以及帕米爾高原除了少量駐守的軍隊之外,幾乎成為了無人區。

    當地的柯爾克孜人大部分東遷,遷移到了自然環境更好的地方。

    他們之中的一部分人進入了農場工作,學習種植業,還有一部分進入牧場工作,繼續他們的放牧生活。

    當然了這僅僅是指部族中的老弱婦孺。

    柯爾克孜的青壯,按照左季高當初與他們的約定,大部分都成為了復興軍的遊騎兵。

    利用這個冬季與沙俄人的停戰,左季高開始籌建手中的三個騎兵師了。

    今後與沙俄人的主要戰場還是在哈薩克草原之上。所以騎兵尤為重要。

    左宗棠準備依託佔領的沙俄堡壘線,打造一個攻防兼備的防線。

    不得不說沙俄的想到的修建堡壘線的策略非常的使用。

    只不過沙俄在東方的兵力太少。

    用一部分步兵堅守在堡壘中。然後用騎兵去控制堡壘周圍的大片草原地區才是最正確的做法。

    不管是沙俄還是復興軍都沒有天真地認為兩國之間的戰爭就真的這樣結束了。

    沙俄人已經開始利用法國的貸款給自己的軍隊更換轉備。

    這當然不僅僅是鎮壓國內的農奴起義。實際上準備以後在東方的反擊才是他們的目的。

    亞歷山大二世也是一代雄主,他是不可能甘心沙俄就這樣沒落。

    不管是西方還是東方,沙俄都不準撤放棄。沙俄是雙頭鷹,那麼就要一直做一隻雙頭鷹。

    董書恆原本擔心沙俄會放棄西方的擴張,完全是多餘的。

    沙俄清楚,在西方,他們要等待一個機會。

    從這次的和談,他們已經看出來,英法之間的矛盾正在擴大。

    普魯士在中歐的野心也越來越大。現在輪到了沙俄在一旁看戲了。

    在東方,沙俄會積蓄足夠的力量之後再對復興軍動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