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孤賞月 作品

第三七五章 布蘭德爾報告

    一旦南洋開戰,海上運輸必然斷絕,物資就很難再北上。

    到時候南洋的華人必須先依靠自己的力量進行自保。

    這些小國的軍隊實際上也算是他們自己的家族私兵。

    其中的軍官都是華夏幫助訓練的。

    軍校中著重加強了對他們游擊戰的教育。

    當有一天,殖民者在南洋對華人舉起屠刀之時,他們還可以利用島上的地形跟這些殖民者進行周旋。

    這些小國的土地,跟華夏在南洋的農場一樣,都是不斷地向著縱深發展。他們雖然還是一個個點,但是遲早這些土地能夠連接成一張網。

    內陸的道路可以將這些巨大的種植園連接在一起。到時候殖民者要出動多少的軍隊才能夠將他們困住呢?

    況且到時候南洋出事了,華夏也不會置之不理。

    這些華人只要撤到內陸跟殖民者打游擊,或者是到其他的華人聚集地,就可以撐下去。

    至少不會在出現歷史上那種華人被洋人以及土著任意屠戮的場景。

    這次,這些華人的小國紛紛選擇內附,也是為了進一步加強與華夏之間的紐帶關係。

    無論從哪方面來考慮,他們都必須要和華夏綁在一起。

    當然華夏也需要他們,通過南洋的華人,華夏能夠源源不斷地獲得南洋的資源,幫助華夏本土儘快發展起來。

    商業部專門做過統計,現在華夏百分之十的糧食需要從南洋進口,這個數字最高的時候是百分之三十。

    百分之五十的銅是來自於南洋,有了這些銅華夏才能夠鑄造銅幣,生產電纜。

    還有百分之二十五的優質木材來自於那裡。

    其他的還有香料啊,橡膠啊等等。

    這些東西都是華夏發展所不可或缺的。

    董書恆遲早會與殖民者在南洋幹一場。

    贏了,華夏至少可以確立在西太平洋的霸主地位。

    輸?董書恆從未想過,一場不贏,那麼就再來一場。

    高郵湖的那八艘被董書恆寄予厚望的護衛艦已經秘密進入了威海衛的軍港。

    無論是南洋水師,還是北海水師都沒有得到一艘新式的護衛艦。

    它們只屬於新成立的第一艦隊。艦隊司令不是劉大海,也不是鮑有志。而是黑龍水師的杜航。

    這是華夏第一支真正的艦隊,以前華夏只有水師。艦隊在董書恆的眼中就應該是這樣由鋼鐵組成的。

    誰都沒有想到杜航會成為第一艦隊的司令。

    只有董書恆自己知道。從一開始,董書恆就選中了他,並且對他進行有針對性的培養鍛鍊。

    杜航的經歷非常的豐富,這都是董書恆安排的結果。

    不僅如此,董書恆還親自給杜航授課。這種軍艦是全新的,它的作戰方式也是全新的,沒有人知道。

    只有董書恆知道一些鳳毛麟角的知識。

    其實鮑有志的條件也很好,但是他在華夏的海軍中已經小有名氣,不適合玩突然消失。

    但是,杜航不一樣,他已經離開黑龍水師有一段時間了,但是沒有人在意到這件事情。

    此時他正帶著手下加緊操練熟悉手中的軍艦。

    當然,光靠董書恆手中的這八艘千噸級護衛艦還不能在海上橫著走,哪怕他上面有大殺器——魚雷。

    因為他們有一個巨大的缺陷,就是航程的問題。

    這些護衛艦因為噸位的原因,理論上只能夠在近海,依託董書恆建立的港口補給點作戰。

    一旦沒有了燃煤,他們就成了漂在水上的炮臺了。

    所以董書恆必須要給它們配上奶媽,速度能夠跟得上它們的補給艦還沒有建好呢。因此,它們暫時只能窩在渤海灣訓練。

    實際上南洋的殖民者現在已經感受到了華人的變化。

    過去的一年中,發生了幾十起華人與土著人人之間的戰爭。

    其中有些是雙方的領地交織到了一起,有些是土著對華人的搶劫。

    還有一些就是殖民當局慫恿的土著乾的。

    其中以荷蘭殖民當局做的最多。

    荷蘭殖民當局自己的實力一般,但是卻是南洋地區的老牌殖民國家。

    他們對拉攏土著,打擊華人這一套操作玩的爐火純青。

    不過這些衝突大部分都是以土著失敗而告終。

    原本懦弱的華人,不知道何時變成了全民皆兵。

    面對土著的攻擊的時候,他們拿出了不知道從哪裡買來的火槍,排起了線列陣型,竟然可以做出齊射動作。

    有很多次衝突,都有荷蘭人在暗中觀察。華人的變化讓荷蘭人產生了危機感。

    當然,除了荷蘭人關注這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