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花和尚老道 作品

第六百五十九章 沈括二

沈括接到了王安石的任務,到了杭州,見到蘇軾後,噓寒一番,回憶“當日在館閣之事”,臨走時他向蘇軾索要新作,沉浸在昔日舊友醇醪中的蘇軾,向來性情耿直,“為人全拋一顆心”,沒有多想,就把當時許多詩詞近作,包括後來被用來授人話柄的《山村五絕》、《吳中田婦嘆》等均手書一份給沈括。其中就有引發文字獄大案的《王復秀才所居雙檜二首-其二》——“……根到九泉無曲處,世間惟有蜇龍知”。

回到京城後,沈括就把蘇軾的詩籍整理出來,斷章取義,添油加醋,再呈給皇上。內容廣到整理、註釋蘇軾一百多首詩詞,例如蘇軾《詠檜》中歌詠檜樹道:“根到九泉無曲處,世間唯有蜇龍知”,沈括註釋道:“皇帝如飛龍在天,蘇軾卻要向九泉之下尋蜇龍,不臣莫過於此!”

這就是沈括被後人詬病的“告密事件”!

王安石大概也沒有想到沈括居然會以這樣的方式來找茬,要知道在趙宋,那是不以言獲罪的,官員敢當面與皇帝爭執,甚至因為皇帝的獨斷專行,要求辭官,更有甚者連死都不怕,直接在朝堂上與皇帝叫板!最著名的俞古痛罵宋光宗荒淫無度和宋理宗被大臣比作商紂王。

光宗自繼位以來,“宴遊無度,聲樂無絕,晝日不足,繼之以夜”,私生活不檢點。

一位叫做俞古的太學生,因見天有異象,便上書皇帝,以非常嚴厲的語氣斥罵宋光宗荒淫,造成天出異象。光宗震怒,下了一道聖旨,要將他抓起來流放方州郡,由地方官吏管束。

但群臣堅決不同意,稱“言事無罪”,俞古上奏的是朝廷之事。光宗只好將對俞古的處罰改為“送秀州聽讀”,即送到秀州的學校,在官方監護下繼續讀書。

一位叫王伯大的士大夫對理宗說:“今天下大勢如江河之決,日趨日下而不可挽。陛下親政,五年於茲,盛德大業未能著見於天下,而招天下之謗議者,何其籍籍而未已也?議逸欲之害德,則天下將以陛下為商紂。”就差直接說宋理宗是商紂、周幽那樣的荒淫之君、亡國之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