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花和尚老道 作品

第389章 宋遼戰爭二

    太平興國五年(980年)三月,遼大軍攻雁門(今山西代縣)。宋將楊業偕潘美南北夾擊,再敗遼軍。

    是年冬,遼景宗親率大軍進攻瓦橋關(今河北雄縣)獲勝。宋遂以南易水為障,設防禦遼。

    太平興國七年(982年)四月至五月,遼軍三路出兵,攻滿城、雁門、府州(今陝西府谷),皆被宋軍擊敗。

    後遼景宗病卒,聖宗耶律隆緒繼位,暫時無暇南顧;宋則致力於休兵養馬,廣積軍儲,以圖再舉。

    雍熙三年(986年),宋太宗納知雄州賀令圖建議,以遼帝年幼、承天太后蕭綽攝政、內部不穩為可乘之機,決心分兵三路出擊:東路以曹彬為主帥,率主力軍10萬人出雄州(今河北雄縣);中路以田重進率軍出飛狐(今河北淶源);西路令潘美、楊業等率軍出雁門。企圖三路齊發,以東路牽制遼軍主力,待中、西路奪取山後諸州後,轉兵東向,三路合圍幽州。

    其實這時遼統治集團君臣協和,政治賢明,並不存在什麼可乘之機。但趙光義卻信以為真,不顧參知政事李至的反對,不顧糧草、軍械缺乏、北伐準備不足、開戰勝算不多的實際情況,不和宰相商量,即決定對遼用兵,兵分三路大舉北伐。

    及戰,西路軍連克寰(治寰清,今山西朔縣東北馬邑)、朔及應(治金城,今山西應縣)、雲(治雲中,今山西大同)諸州;中路軍克飛狐、靈丘(今屬山西)、蔚州(治靈仙,今河北蔚縣);東路軍奪佔固安(今屬河北),進據涿州。

    面對宋軍大舉進攻,遼蕭太后親臨幽州,偕聖宗指揮抗擊。採取集中兵力先敗東路宋軍主力,再及其他各路的方略,乘曹彬孤軍冒進、又缺糧草之機,襲擾疲憊,迫其退軍,並追至岐溝關(今河北涿州西南),將其擊潰。繼而遣都統耶律斜軫率軍10萬,對中、西路宋軍相繼反擊,收復蔚州、飛狐、寰州、朔州等地,宋軍放棄雲、應,撤回代州,對遼的戰略進攻就此失敗。

    宋朝消滅北漢後接連兩次伐遼失敗,宋軍精銳損失殆盡,致使宋朝統治集團中的一部分人產生了嚴重的恐遼情緒,從此談遼色變,再也不敢輕言收復幽雲十六州,並被迫由進攻轉為防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