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左辰 作品

第21章 蒸餾酒精

    古代的酒主要是以大米、黍米、粟米等穀物為主要原料製作,所以也可以稱為“米酒”,度數只有十幾度,又因古時候過濾技術並不成熟,釀出的酒經過過濾之後,還含有不少的細微米渣,便呈現渾濁狀態,當時稱為“濁酒”。故在杜甫的《登高》七律中有“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的詩句!

    除了這類“濁酒”之外,在唐宋年間還出現了一種看上去很清澈的清酒,此種酒往往是在冬夏釀熟,經過沉澱發酵變成清澈的酒液,度數和濁酒類似,但口感更加香甜,基本是皇家貴族專享。正如李白詩裡所描繪的那樣:“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到了宋朝末年,遊牧民族從北方把蒸餾技術傳入中原之後,國內的酒精度數從此提高了。到明朝時,好漢們也不敢大碗大碗喝酒了,而是開始改成小口喝酒。

    如果武松活在明朝,絕喝不下十八碗白酒,再去打虎了。

    “蘇宸哥哥,你懂釀酒的製作之法嗎?”楊靈兒狐疑,因為以前的蘇宸可是一個遊手好閒、吃喝懶做的一個公子哥,從沒有見過他學過什麼釀酒之法啊!

    “這個……略懂一點,需要反覆試驗才行!”

    蘇宸根據腦海裡的高中物理知識,得知酒水要提高度數,就需要蒸餾法,這個蒸餾技術原理其實很簡單,就是酒精變成氣體比水變成氣體所需的溫度要低。

    因為酒精的汽化點是78.3c,達到並保持這個溫度就可以獲得汽化酒精,如果再將汽化酒精輸入管道冷卻後,便是液體酒精。

    但是要從稻米原料加工,到釀成酒的過程就相對複雜一些,完整的工藝要經過反覆多次發酵,既需要酒坊的許多工具,也需要半年以上的發釀時間。

    因此,蘇宸暫時不打算自己從頭釀起,而是利用買來的米酒,進行再加工,利用蒸餾法,提純究竟濃度就可以了。

    深夜中,蘇宸就在小院內,按製作酒精的辦法,用火加熱買來的米酒到較高溫度,倒是也控制不它不到水的沸點,在上面罩著鐵管,把汽化酒精引到旁邊的器皿內冷卻,一點點凝聚,漸漸出現了液態酒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