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左辰 作品

第五百零九章 國庫為何這麼空?

    只可惜,在李璟執政的末年,也就是幾年前,後周伐唐,吞併黃河以北的半壁江山,南唐丟失了十四州,這些揚州、楚州等,都成為了後周、目前宋國的鹽場,遏住了南唐的經濟命脈。

    導致南唐的官方和百姓用鹽,七成都要向宋國購買,二成從錢越國購進,只有一成從海岸線小型鹽場曬鹽自制所得。

    光此一項,南唐就損失了大半的國庫收入,甚至還有付出銀兩去買鹽,這麼一算,損失可就大了。

    韓熙載繼續說道:“其二,對外貿易方面也大不如前,曾經揚州是重要港口,從揚州渡口出口的茶葉、絲綢、瓷器、漆器、筆墨紙硯等,源源不斷送到占城、新羅、高麗甚至南洋、大食等第,各地的金銀之物也從海外運回,這方面獲益和稅收,也極為可觀,但是,自從揚州渡口被宋軍佔據,又控制了海道,使得唐國對外貿易收到一定壓制。”

    “其三,就是唐國幾年前損失了淮南的土地,疆土面積和人口只剩下一半了,國庫收入自然腰斬了一半,”

    蘇宸聽完這三個因素,也變得沉默下來。

    的確,這都是無解的,大環境已經不允許了,南唐想要充盈國庫,卻是了根本的生產力和貿易,光靠從百姓身上搜刮,非長遠之計,也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韓熙載看著蘇宸,目光變得有些沉重,深深嘆息一口氣後,又說道:“其實,還有一點原因,就是我唐國每年都在向宋國進貢,不斷掏空原本就不富足的國庫。”

    “數目很多嗎?”蘇宸八卦問道。

    韓熙載微微點頭,神色帶著幾分憤怒,說道:“建隆二年八月和十月,各進貢一次,每次金器兩千兩,銀器兩萬兩。第一次出使者是馮延魯,第二次是我和太府卿田霖。建隆三年的三月、七月、十一月,入貢了三次,每次金器兩千兩、銀器一萬兩、錦緞綾羅一萬匹。三次出使者各不相同,分別是馮延魯、客省使翟如壁、水部郎中顧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