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的豬頭 作品

655 三餐無憂

    小小朱這時候湊趣,也有些苦惱,“曾祖,曾祖母肯定記得咱爹,咱爹就是長的再變,那也是曾祖母帶大的。咱可怎麼辦,咱和爹長的不太像,這如何是好?”

    老朱立刻寬慰著小小朱,說道,“你曾祖母肯定認得你,你點點大咱就抱你過來,給咱家祖宗看過。咱這般喜歡你、不喜歡你爹,就是你一看就是咱朱家的兒孫。你爹、你祖父都不成,長得不像咱朱家的小子。”

    小小朱安心了,而朱允煐笑著坐在蒲團上,“祖母看到孫兒現在這般樣子肯定樂意,祖母一直希望咱當個能讓黎民百姓吃飽穿暖的皇帝。咱這些年一直在外頭搞些糧食、現在也搗鼓著樹油,都是想著咱大明百姓過得更好。”

    

    老朱看著朱允煐,驕傲的說道,“你祖母要是看到你現如今的樣子,必然和咱一樣。真要說起來,你小時候有雄心壯志,你如今也做的不錯。打天下難,治理天下更難,咱心裡有數。你是個好皇帝,咱和你祖母都知曉。”

    朱允煐笑了笑,對老朱說道,“咱現如今還算做了些事情,只是這哪成啊。現在大明還有不少百姓吃不飽,等什麼時候大明百姓真的沒了飢寒之憂,咱才算是做了些事情。”

    老朱雖然愛民如子,不過還是很理智,“那就做不到了,咱大明就算再強盛、富庶,也做不到這些。咱大明現如今的糧食夠多了,也不夠全天下的人個個都吃飽。”

    老朱這麼說也是有道理的,就算是幾百年後各種高產作物不斷湧現,大部分的人幾乎是沒有了飢寒之憂。可是那樣的生產力水平,是大明遠遠跟不上的。

    更何況放眼世界,依然有很多人會有糧食安全的擔憂,高產作物等等也不一定讓所有人吃飽。

    現在大明國泰民安,生產力水平在不斷的恢復、提升,產糧區的糧食也在增加。不管是耕地的面積,還是勞動力都是在增加,這自然是好事情,可是現在的水稻、小麥等作物,畝產量都是非常有限的。

    小麥畝產不到一百公斤,水稻的畝產也就是一百公斤左右。畝產上千斤的糧食,在如今的生產力水平下,根本就是不敢想的事情,也是天方夜譚啊。

    “咱也是明白這個理,只是咱想著大明的百姓,要是大部分人能一日吃上三頓。”看著老朱,朱允煐笑著說道,“咱到時候能大白米飯、白麵饅頭管夠,再來些葷腥,那就好了。”

    老朱愣了一下,笑著說道,“真要是那時候,咱大明都是富戶了。咱小時候知道義惠侯加富庶,也不敢這麼吃。”

    想起來了什麼,朱允煐說道,“皇爺爺,咱記得義惠侯和汪家曾祖母家的世子年歲也差不多了。咱想著,讓他們到垠兒跟前來進益兩年。”

    老朱一聽立刻答應,他一直沒有忘記劉繼祖當年贈地安葬了父母之恩,也沒有忘記汪氏乾孃傾盡全力將他送去黃覺寺的恩情。

    小小朱這個時候也說道,“那咱必然待他們如兄弟,於咱家有大恩的就要報恩。”

    老朱更加開心了,不過還是說道,“咱給乾孃和義惠侯的恩情可不輕了,你們有孝心咱開心。就是過猶不及的道理,你們兩個也該是心裡有數的。”

    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這個道理沒問題,只不過現在給劉繼祖、汪乾孃的恩情已經不小了。所以現在可以繼續給與一些殊榮、恩情,但是也不能特別榮寵。

    看到朱允煐點頭,老朱笑著說道,“這就成了,你也莫要想著大明百姓都能一日三餐,還要吃些葷腥。一天兩頓,青黃不接的時候能夠來碗濃粥,咱覺著也就成了。”

    這不是老朱的要求低,而是老朱真的瞭解生活,他知道大部分的百姓實際上都是這麼過的。

    一天兩頓才是主流,糧食豐收的時候奢侈一下吃點白米飯、大饅頭,這就行了,哪能每噸都這麼吃啊。

    在新糧沒有收穫的時候,百姓沒吃種糧,家裡人能夠吃一碗比較稠的粥,這就算得上不錯的日子了,尋常的農戶能夠過上這樣的日子,也沒什麼好埋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