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的豬頭 作品

633 名聲、威望

    朱橚稍微有點意外,好似也有些不好意思,“陛下,咱沒有那個心思,咱不是奔著那些而去。”

    朱允煐則笑著說道,“咱知道這些,知道五叔不是圖那些名聲,只是想著做些實事。不過五叔到底是做了好事,咱怎麼就不能讓天下人知道咱大明宗室賢王的仁德了?!”

    就這麼愉快的做出了決定,尋常士紳修橋鋪路後,或者是在寺廟捐獻了香油錢,好些時候也都是要留下名字,在功德碑上有著自己的名字才好。

    那麼在治理黃河這些事情上,朱允煐覺得樹碑立傳也沒什麼問題,給他的五叔在功德碑上留下名字,朱允煐也不覺得有什麼問題。

    實際上這樣的一個年代,很多人都是想著要有著好名聲,哪怕幾十年、幾百年後,依然很多人都是在意著自己的名聲。哪怕有些時候,一些人看起來不是普世價值下的好人,不過他們說不準也是有著自己的心思,在家門口還是名聲不錯。

    朱橚,很難說清楚他到底是不是賢王。要說賢王肯定誇張了一些,要說紈絝等等,也談不上。

    但是在治理黃河這件事情上,朱橚確實是真心想要出力。他不可能去黃河大堤,他也沒辦法出謀劃策,那就乾脆一點,捐獻一些銀錢,這些事情朱橚覺得自己可以做得到。

    朱允煐實際上也明白,大明朝廷確實不算缺銀錢,暫時也是可以不需要徵收一些額外的賦稅等等。但是治理黃淮,這不僅僅是一個長期的工程,也確實要耗費無數錢糧。

    肯定不能向百姓徵收銀錢,不能額外增加百姓的負擔。只是如果一些宗室、勳貴捐獻銀錢,朱允煐實際上也不會去拒絕,這些銀錢對於宗室、勳貴等人來說,實際上也不算是太大的負擔。

    手裡頭多了一些銀錢,朱允煐自然也就有著更多的底氣和信心。治理黃河這樣的工程,資源越多,自然也就有著越多的底氣,這一點是顯而易見的事情。

    既然是這樣,朱允煐也就不會假客套了,他知道這樣的事情在這樣的年代也是再正常不過了。

    朱橚看起來就比較開心,大的事情他做不了,但是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他也能夠做些。

    如果治理黃河,旁人是如何想的,他肯定管不住。但是周王府一脈,也是應該在這些事情上出一把力,誰讓周王的封地曾經就是在開封。旁人不知道黃河水患的威脅,周王一脈不能不知道!

    雖然朱允煐也明白,治理黃河肯定是需要由朝廷為主力軍,這一點也是必須要承認的事情。指望募捐等等,這不可能籌措到足夠的資金等等。更何況這些募捐等等,也是需要注意一些,千萬不能出現攤派等等。

    朱允煐一直都是很清楚,治理黃河說不定就是一個巨大的負擔,鬧出功在千秋、罪在當下。

    這些個時候,自然也就意味著朱允煐需要注意一點,肯定不能擾民,不能讓一些人有機可乘。

    和朱橚閒聊了一會兒,朱允煐也就讓朱橚離開了武英殿。

    治理黃河的事情,暫時沒必要和朱橚聊那麼具體,只需要讓朱橚明白朝廷的決心就好。至於說戶部尚書要換人這件事情,別看似乎是由朱橚挑起,但是也沒必要和朱橚說的那麼多。

    這一些朱允煐心裡有數,實際上朱橚也都很清楚一點這些事情,他也不會去關心那麼多。

    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好,做好自己的本分就行,最重要的是辦好皇帝交代的事情,這也就夠了。

    現在武百官在想些什麼,實際上朱允煐也不需要太多的去關心。戶部尚書換人,大家或許在這個時候已經可以看出來一個趨勢了,接下來圍繞著戶部尚書這個位置,說不定很多人需要開始發力。

    朱允煐自然也就是自己心裡有數,他還是會尊重一下武百官的一些意見,有些事情也不會獨斷專行,肯定是要和百官們商討一下合適的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