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的豬頭 作品

235 大事、小事

    對於應天府的一些動靜,朱允煐只是稍加關注而已,他現在也只是關心三件事情。

    第一件自然是即將開始的春闈,雖然朱允煐確實打算在這段時間打壓一下文人,順勢再稍微的貶斥一下衍聖公孔訥。

    雖然他能詩、工篆法,只是朱允煐也很清楚,這個衍聖公沒有太多的真才實學,有點‘名士’的姿態。這個衍聖公是正一品、班列群臣之首,這對於朱允煐是稍微有點糟心的事情。

    孔家是封建社會享有特權的大貴族,宋代時相當於八品官,元代提升為三品,明初是一品文官。這就有些過高了,朱允煐覺得自己有理由給衍聖公這個爵位一路貶斥,弄到宋朝時的地位就差不多了,太過榮耀不是好事。

    這可是大事,畢竟儒家學派的勢力還是很強大的,尤其是很多人習慣了衍聖公爵位尊貴。

    從長計議,朱允煐覺得這個事情可以慢慢來操作。當然有些事情也是需要老朱出面,畢竟這個衍聖公的爵位是老朱給的,老朱出面解決實際上是最合適的。

    除了春闈、衍聖公的事情,大明的遷都之事也在有序進行。雖然此前也有那麼一些文官想要消極抵抗,只是在去了一次詔獄、貶黜了不少人之後,反對的聲音自然也更小了。

    晉王朱棡此前回到了太遠,只不過現在也需要立刻趕往北平坐鎮。吳王朱允熥也徐王朱允炆也會立刻準備啟程,鄭國公常茂這個時候也帶領著軍隊沿途護送文官及其不少士紳的家眷等等。

    遷都,肯定不止是將朝廷中樞遷過去就行,一些世家大族、富戶都是要被遷徙到北平的。就像大明始終在進行的遷民一樣,會讓一些百姓去一些相對來說人口凋敝的地方。

    不人道、不自由,那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封建社會就是這樣的。就算是現代社會,有些重大的工程也是需要有些移民的,只不過國家會負責而已。

    背井離鄉對於很多人來說是捨不得的,只是在這樣的時刻,很多的百姓也沒辦法反抗。

    遷都的事情在有序進行,大明的三路大軍也是在進行著最後的備戰。

    涼國公藍玉已經到了寧夏,除了秦王三衛之外,他也將任大將軍,領右軍都督府旗下以山西都司帳下衛所的軍隊從寧夏出兵。傅友德的任務就是帶領以後軍都督府旗下的山西都司旗下的衛所從開平三衛出發。

    晉王朱棡大概是心塞的,屬於他的三支衛所兵力就這麼被朝廷徵調了。其實包括其他的幾個藩王,手底下的衛所都給朝廷四處用兵給調走了。調走了,自然也就不可能還回來的。

    而現在的朱棡需要坐鎮北平,需要監督著遷都事宜。作為現在的大明的宗人府大宗正,接下來的一段時間他還需要管理著被遷到北平的宗室子弟。

    尤其是傅友德出兵後,朱棡還需要承擔起來肩負朝廷北邊邊防的任務。名義上的副手是李景隆,但是北邊九鎮都是當地留守的衛所兵將為主。出征的兵力,四處抽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