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證道 作品

第756章 棋高一著

    李淵和蕭瑀的妻子獨孤氏是表兄妹關係,亦即是說,獨孤氏乃李世民的表姑,而李孝恭和李世民又是堂兄弟,所以此時李孝恭稱呼蕭瑀一聲姑父也不為過,很明顯,李孝恭這是在和蕭瑀攀親戚拉關係,同時也是在用另一方式向高不凡示威。

    蕭瑀尷尬而不失禮貌地笑了笑,然後便帶頭進了太守府,彼此落座後又客套了一陣,便一邊喝酒,一邊天南地北地聊一些沒營養的話題,均沒有觸及主題,李孝恭和高不凡數次試探,蕭瑀都輕描澹寫地迴避了。

    這時,高不凡將杯中酒飲盡,吟道:“蜀道難,難於上青天,本王這次進入巴蜀算是深有體會了。”

    蕭瑀聞言深有感觸地點了點頭:“巴蜀一帶四面環山,偏安一隅,只適合養老,自古便有老不出蜀,少不入川之說,委實是此地山高水險,道路難行,老年人一出蜀,只怕再無機會落葉歸根了,而少年人正當拼搏之年,闖蕩四海,建功立業,最好還是不要來此閉塞的地方虛度光陰,荒廢年華。”

    蕭瑀說完嘆了口氣,續道:“自大業二年起,蕭瑀謫遷巴郡,至今已經十三年矣,近半生光陰皆虛度於此,山高路遠,故土難回,只有把相思寄明月,心事訴瑤琴。”

    這語氣,這辭藻,一聽就是多愁善感的老文青了。高不凡心中一動,徐徐吟道:“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蕭瑀渾身一震,李孝恭也是驚訝地看著高不凡,暗叫一聲好詩,早就聽說高長卿此子文武雙全,詩才了得,如今看來的確不是浪得虛名。

    侍立在高不凡身後的苗妸目光灼灼,一臉的崇拜,她雖然不會寫詩,也不會欣賞,但她懂得看臉色啊,蕭瑀和李孝恭的反應如此之大,很明顯,齊王這首絕對是傳世佳作。

    當然是傳世佳了,這首可是中唐著名詩人李商隱的經典代表作,流傳到一千幾百年的後世依舊膾炙人口,不過,李商隱現在還沒出生呢,這首《夜雨寄北》自然就成了文抄公高某人的傑作了。

    “日前秋雨連綿,本王思緒難寧,念起家中妻兒,一時情難自己,便作了這一首夜雨寄北,讓蕭大人和李郡王見笑了。”高不凡臉不改色地道。

    蕭瑀感嘆道:“前些年坊間都在傳唱齊王的《把酒問月.明月幾時有》,當時蕭瑀便驚為天人,如今親耳聆聽到齊王的這首《夜雨寄北》,方知齊王果真是詩才冠絕古今,蕭瑀自愧不如,自愧不如啊。”

    李孝恭也擅長詩書畫,此時也禁不住讚歎道:“齊王文武雙全,孝恭亦佩服之極。”

    蕭瑀默唸了兩遍夜雨寄北全詩,越念便越覺得此詩是為自己量身而作的,竟禁不住涕淚皆下。藝術之所以被稱為藝術,正是因為其有令人喜怒哀落的感染力。蕭瑀被楊廣貶到巴郡十幾年,遠離故土親人,此刻讀了高不凡這首詩,正是感同身受,傾刻便激發了濃濃的思鄉之情,正戳中g點……不對,應該是正戳中淚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