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證道 作品

第205章 收益

    這一夜,高不凡等人就駐紮在遼河邊上,不過王仁恭並沒有虧待大家,命人從懷遠城中運來了豐盛的酒菜犒勞一眾將士,還親自向眾將士敬酒並且勉勵一番,不過隨後也把高不凡等人繳獲的六百多匹戰馬給收走了,並美其名曰:向皇上獻馬報捷,順便為大家請功。

    高不凡雖然性子灑脫豁達,但眼睜睜地看著六百多匹戰馬被收走,多少有點肉疼,要是能把這些馬帶回飛鷹馬場多好,只怕老爹和夏管家要高興壞了,不過,隋兵在戰場上繳獲的戰利品自然都是屬於朝廷的,除非自己自立山頭反隋吧。

    而現在自立山頭反隋顯然不是個好主意,儘管楊廣此次東征失敗已經極大地動搖了國本,葬送了大隋的國運,但正所謂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瘦死的駱駝也比馬大,以大隋殷實的底子,要想收拾幾股帶頭造反的勢力還是有餘力的。

    縱觀歷史上朝代更替的先例,皇朝末年最先舉起義旗造反的勢力都是炮灰,而最後擷取果實的都是後發先至的“精明人”,漢高祖劉邦如是,唐高祖李淵如是,明太祖朱元璋亦如是,就連後來的清兵入關也是撿了闖王李自成的便宜。

    所以說,一個皇朝末年最先起來造反的那一批人,絕大部份都只是炮灰,真命天子這個時候都會做個“安靜的美男子”,等炮灰們和朝廷死磕得差不多了,這才登高一呼,猛踩油門,後發先至奪取勝利果實。

    言歸正傳,且說王仁恭敬完酒,發表完“演講”後,便帶著六百多匹戰馬便拍拍屁股走人了,而眾將士則繼續開懷痛飲,慶祝這一場酣暢淋漓的大捷,同時也慶祝大家歷經無數艱難險阻,終於活著回到了大隋。

    所有人都爭相向高不凡敬酒,發自內心的尊敬和感激,正是高公子的智勇雙全,運籌帷握,實現了帶大家歸國回家的承諾,儘管這過程中有不少弟兄死去了,但活下來的人更多,死者已矣,活著的人更應該心存感激。

    所有戰馬都被王仁恭要走了,麾下的兵將也得還給朝廷,對高不凡來說,此番出生入死似乎就是一場白忙活,其實不然,高不凡此番辛苦的收益還是相當可觀的,那就是名氣、人脈、威望、友情和人情等。

    這些東西都是無形的,卻非常寶貴,名氣就好比後世的名星流量,是能夠兌現的。憑什麼有人登高一呼,應者雲集?靠的就是名氣和威望。

    至於人脈、友情和人情就更不消說了,其作用比名氣來得還要牢靠,其中友情無疑是最牢靠的,裴行儼就是高不凡此番經歷結交的鐵哥們,而秦瓊和羅士信只能算到人脈和人情的範籌,至於王仁恭、劉武周和郭子勝等人,只能算作人脈,倒是魚俱羅也勉強算到友情的行例,不過魚俱羅雖然行事狂放不羈,但骨子裡卻是大隋的死忠分子,若高不凡敢豎旗造反,他會毫不猶豫揮刀相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