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道者 作品

第168章 定鑑

    喬師教、明老二人再是看了一會玉靈芝後,便收起了感嘆,開始逐個鑑定擺在秘庫之內古代器物。



    做這等事非但需要有淵博的知識和豐富的經驗,最重要的,還要有過人的人品。



    喬師教和明老幾乎就是靠為銀署定鑑器物吃飯的,並且還簽訂了約書,出了什麼問題,銀署是要找他們問責的。



    張御進來時,卻沒有簽訂任何約書,也沒人來要求他要做什麼,不為其它,就是因為他是夏士。



    站在銀署的角度上看,夏士這個身份若能單獨拿出來談論價值,那秘庫裡所有東西的加起來比不過,所以就算喬師教和明老兩個人出問題,張御也是不會有問題的。



    隨著一件件器物鑑定下來,時間也是在慢慢流逝。



    大部分時候,都是喬師教和明老兩人在忙活。



    張御只在一旁看著,沒有開口說話。不過他雖然站在那裡不動,可不論是汪從事,還是喬、明二人都是覺得理所當然。



    在他們看來,張御身為夏士,古代博物學家,同時還是一名道法高深的玄修,比較容易的事自然無需來勞動他。除非遇到一些為難,無法確定的東西,這才會來拿給他定鑑。



    喬、明二人也的確是有幾分本事的,不但能迅速分辨出器物的來歷,還能準確估出一個大致的價位,兩人一個說,一個記錄,時而輪替一下,動作迅速且又準確,相互配合的也很不錯。



    不過這個良好的氛圍卻在鑑定一個遷廬馬木雕的時候被打破了。



    明老認為,這東西就是後人拿前人的木雕重新雕琢改過的,原來的那個或許值幾個錢,現在也沒什麼價值了。



    而喬師教卻不同意,他認為這就是一件古物,上面許多痕跡只是技藝不成熟,工具也落後的緣故,這恰好真實的反應原始的粗獷,還是非常有收藏價值的。



    兩人各有各的道理,因此爭執不下,最後只能請張御出面判別。



    張御剛才就注意到了這尊木雕,他沒有拿過那東西,只是憑著超人一等感管就從各個細節上還原出了真相。



    他道:“兩位判斷的都是對的,這東西最早雕琢的時候,原主人使的石器,作品至少在兩千年前就完成了,雖然原主人雕琢的很認真,但是原本的成品很粗糙,可以說是不值一提。



    後人在舊有基礎上,用金屬刀具簡單磨削去了幾分,這不但保留了原來的粗獷面貌,還使得木雕充滿了靈氣,可以說是化腐朽為神奇,後來這位雕刻手,稱得上是一位大師,這是非常值得收藏的一件東西。”



    在說出判斷的時候,他還特地拿過筆來,畫出了原來那個木雕的大致形狀,並還在木雕上指出了那幾處被改動的位置。



    喬、明兩人在看過之後,不由恍然,同時對他也是大為信服。



    汪從事也是點頭不已,心裡則暗自得意。



    請張御來此定鑑就是他的主意,現在看來這是無比正確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