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戲諸侯 作品

第兩百八十六章風雪鐵騎下江南(九)

    徐鳳年輕聲說道:“北莽南下中原之路,離陽以前,自古以來大抵有兩條路可以選,一是入北涼佔西蜀,以西向東,居高臨下。二是由薊州門戶南下,直插中原腹地,故而有三次進入大奉王朝京畿之災。如今道路有三,除了攻打北涼薊州,還多出一個兩遼,原因很簡單,離陽京城太靠北面,皇帝趙禮當年以君主當守邊關國門為理由,駁回了京城南遷廣陵江一帶的提議。所以按照常理,北莽大軍叩關遼東,只要獲勝,便可直撲太安城,幾乎算是一勞永逸之舉。”

    老和尚笑眯眯道:“王爺,可以說但是‘兩字’了。”

    這次不但是老諜子必須被袁左宗強行按住才沒有拔刀砍人,就連始終冷眼旁觀的徐偃兵都開始眉頭緊皺,隱約有些幾分怒氣。

    徐鳳年不動聲色道:“但是,但是有北涼三十萬邊軍,最重要是十數萬精銳騎軍的存在,當然也因為有傾半國之力打造出來的兩遼邊防工事,兩者並存,才讓北莽不敢輕舉妄動,一旦攻打太安城一月不下,北涼騎軍就可以薊州為核心的北方邊境線作為糧草支撐,以最快速度長途奔襲至遼東,如此一來,北莽大軍就只能做困獸之鬥,等到離陽南方各路勤王大軍趕至,北莽絕無一分勝算。至於說北莽大軍從中間的薊州作為突破口,估計只會紙上談兵的鄉間秀才,都知道那是傻子才做得出的舉措。那麼,是不是說我們北涼邊軍對離陽,對中原就是責無旁貸,就是功不可沒了?”

    老和尚反問道:“以此推論,難道不是?”

    徐鳳年笑道:“不是,也是。關鍵就在於不管是朝廷還是北涼,都認為北涼鐵騎只是徐家的私軍,只認徐字王旗,不認聖旨,不認趙家天子。那麼接下來有一個問題就擺在了徐趙兩家的桌上,沒有哪一方繞得開,徐驍當年就想過這個問題,自己的長子,如果是個既不隨他爹也不隨他孃的繡花枕頭,那麼能不能去太安城,當個不管風吹雨打的享樂駙馬?或是去中原內地隨便換一塊藩地,做個太平王爺?我想離陽先帝趙惇更想過這個問題很多次,那就是怎麼保證北莽先和北涼死磕的前提下,且保證北涼軍權安穩過渡的前提下,能否為桀驁不馴的北涼換一個姓氏,換一個東家?中原朝野上下很多人都說春秋戰事,換成只是出道比徐驍晚些的顧劍棠,一樣能夠滅掉六國,不過因為離陽之外的春秋八國,早早給徐驍滅掉了六個,他顧劍棠就只能無可奈何地跟在徐家大軍屁股後頭撿漏,那是沒法子的事情,誰讓他比徐驍年輕十幾歲,投軍入伍也就晚了十幾年?否則大將軍顧劍棠絕對不僅僅止步於兩國之功,大師此時也許又要忍不住問‘難道不是’了吧?”

    老和尚忍俊不禁,哈哈大笑。

    便是那個從頭到尾聽得雲裡霧裡的小和尚,也覺得有趣。

    袁左宗會心一笑。徐偃兵也鬆開了緊皺的眉頭。

    徐鳳年嘆了口氣,嘴角有些笑意,有些罕見的驕傲,自顧自搖頭道:“答案是,也不是。因為換成顧劍棠,他就打不贏西壘壁戰役,更打不下當時戰敗後並非沒有一戰之力的西楚。”

    老和尚不置可否,顯然將信將疑。老人雖是西楚遺民,可畢竟很早就辭官做了遠在江湖的散人,起初又是喜好清談不善兵事的文官,對於那場無比壯烈的兩國之戰,苦痛極深,可是見解未必深刻。

    徐鳳年忍著笑,說道:“打不贏西壘壁戰役,當年是顧劍棠自己說的,而且是四下無人之時,親口跟徐驍說的。”

    有些尷尬神色的老和尚下意識抬起手臂,似乎是想要去摸一摸那顆光頭,但只摸到了那頂破舊皮帽。

    徐鳳年突然問道:“大師先前為何說永徽初的西北重地,只有徐驍能守?”

    老和尚沒有藏藏掖掖,說道:“是先前江南道姑幕許氏,龍驤將軍許拱與貧僧說的一番心裡話。貧僧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借來一用而已。”

    徐鳳年苦笑道:“實不相瞞,這次攔阻北涼鐵騎前往廣陵,兵部侍郎許拱正是領軍大將。”

    老和尚啞然。

    徐鳳年轉移回先前話題,“我第一次遊歷江湖的時候,趙勾有過多次刺殺,至於之前北涼王府那邊最早發生的幾次暗殺,沒有趙勾的佈置,我相信大師也不會相信。”

    老和尚點了點頭,對此事倒是深信不疑。

    徐鳳年笑道:“我也是之後以世子身份入京,才知道當時的皇后如今的皇太后,私下攔阻過趙勾。”

    “這又是為何?”

    “就她個人而言,大概那會兒,她覺得徐趙兩家的香火情還剩下一些,又或者是對當年的京城白衣案,難免有點心懷愧疚吧。但是真正的癥結所在,是她考慮的更為長遠,也更有利於國家社稷,那就是北涼有個紈絝子弟的世子殿下,有個有機會做朝廷傀儡的徐家嫡長子,遠比徐驍一怒之下就乾脆造反了來得好,其實那個時候,她和她那個坐龍椅的男人,有很大分歧,先帝趙惇一直是希望北涼姓陳,希望他極為欣賞的白衣兵聖陳芝豹,為他趙家鎮守國門。但是皇后趙雉除了對陳芝豹偏偏十分忌憚之外,還有私心,那就是在壞了離陽趙室立長不立幼的情況下,讓嫡長子趙武封王就藩於北涼,去北字留涼字,成為一字並肩王的涼王,到時候兩個親生兒子,一個坐龍椅穿龍袍君臨天下,一個讓其揚鞭大漠,也算是一種對趙武做不成皇帝的補償,皆大歡喜。”

    “大師,我問你,你覺得我如果暴斃了,徐驍也去世了,或者是差不多的情形,我不樂意在關外折騰,只想著去京城去中原過太平日子,而且徐驍也答應下來,那麼假設北涼武將沒有大亂內訌,那麼換成是顧劍棠以大柱國大將軍的身份到北涼領軍,會是如何的光景?”

    “貧僧雖然不知兵事,但覺得會是一件好事,顧劍棠率領北涼邊軍死戰到底,朝廷也能承諾讓顧劍棠死後追封為王,不過大概不會世襲罔替,否則就是第二個徐家了,畢竟貧僧還知道軍心一事,是靠不斷打仗打出來的,也是靠死人死出來的。”

    “對,這的確是最好的結局。然後我退回一步,來說我和徐驍同時不在人世,北涼武將會不會服從顧劍棠的管束?”

    “這個……貧僧不敢妄下斷言。”

    夜色深深,陷入寂靜。

    袁左宗淡然道:“大師能否信得過我袁左宗會說幾句持平之言?”

    老和尚有些訝異,笑道:“原來這位就是公主墳一役的袁白熊袁將軍!你且說,貧僧信得過。”

    袁左宗緩緩道:“在義父和王爺都放話嚴令不許生事的前提之下,只說北涼那撥‘老人’的話,我袁左宗會離開北涼,有可能遠赴西域,此生再不入北涼中原半步。其餘兩個義子,褚祿山會在流州一帶自立為王,甚至有可能在義父死後直接投奔北莽,而齊當國會脫去鐵甲,給王爺當個家丁扈從。北涼邊軍騎步大軍的那些主帥統領中,燕文鸞也許會直接跑去清涼山拼命,就算不去,多半也會活活氣死,沒氣死也會閉門不出,陳雲垂,周康,何仲忽等人,全部離開邊軍。青壯武將中,劉寄奴,胡魁,石符,寧峨眉,王靈寶,李陌藩,等等,幾乎都會負氣離開邊軍。到最後留在邊軍的,老人不用想了,只有曹小蛟之流,還算能用。這些人一走,顧劍棠哪怕把所有春秋舊部一股腦帶往北涼,哪怕三十萬邊軍的框架還在,我想戰力不到原先一半,也許大師會覺得一半戰力也是十五萬兵馬,加上蔡楠大軍,加上某人的西蜀,再加上漕糧支持,以及源源不斷的中原援兵,例如青州軍,甚至可以調動京畿大軍趕赴西北,說到底還是有機會拖住北莽大軍,慢慢耗盡北莽國力,是不是?”

    老和尚今夜是第三次說此語了,“難道不是?”

    袁左宗深深呼吸一口氣,冷笑道:“是?當然不是!要知道這次涼莽大戰,我北涼也是僥倖才贏了北莽,怎麼,大師一聽說北涼只死十萬北莽死三十,就覺得勝得輕而易舉了?不妨告訴你實話,當時三線作戰的北涼,只要一條戰線崩潰,那就是全線皆敗的境地,到時候死得可就不是北涼十萬,而是整個三十萬邊軍再加上三十萬都不止了!”

    徐鳳年抬頭望著夜色,用自己才能聽見的細微嗓音喃喃道:“只死十萬。”

    袁左宗有些意識到自己的失態,儘量恢復平靜語氣,“但是這些都不是真正的死結,真正的隱患是……”

    徐鳳年直呼其名打斷袁左宗的言語,“袁左宗!”

    袁左宗閉嘴不言,甚至直接擺出閉目凝神的姿態。

    ————

    一場偶然相逢,有些意猶未盡,同時算不上盡歡而散。

    五騎緩行,袁左宗突然笑道:“心裡舒服點了?”

    徐鳳年閉眼用力呼吸了一口,好似有那春寒獨有的沁人心脾,微笑道:“一口氣把滿肚子牢騷都倒出來,整個人舒服多了。在北涼就沒法子這麼說,畢竟跟著我都是受氣的人,尤其是二姐和徐北枳這幾個,沒把我當出氣筒就算很厚道了。”

    袁左宗笑了笑,但是很快有些隱憂,“因為兩淮邊軍的潰敗,又有靖難的旗號,咱們這一路南下都還算安生,可接下來薊北精騎、西蜀步卒和青州兵馬匯合在即,加上離著廣陵戰場越來越近,吳重軒的北疆大軍虎視眈眈,恐怕很快就會有人要跳出來噁心人,以便取媚朝廷,不妨礙大事,但終究是麻煩。”

    徐鳳年搖頭道:“既然決定南下,就不再奢望以後在中原會有什麼好名聲。”

    徐偃兵調侃道:“王爺這兩年好不容易幫著北涼攢出一點口碑,多半又要被打回原形了。”

    徐鳳年撇嘴道:“這種事就不是個事。”

    徐偃兵嘖嘖道:“這話,不愧是北涼王說的。”

    袁左宗附和道:“不愧是武評大宗師說的。”

    老諜子和張隆景異口同聲道:“是啊!”

    徐鳳年板起臉道:“放肆,都給本王拖出去斬了!”

    一陣爽朗笑聲,在夜幕中傳得格外悠遠。

    作為佛教祖庭之一,寒山寺一直以“寺小佛大”而著稱於世,不同於當年兩禪寺的佔地廣闊和僧人眾多,寒山寺在歷史上僧人最多也不過百餘人,作為開宗三祖之一的寬心和尚,在大奉王朝受到歷代君王公卿的推崇,大奉末代皇帝更是對其尊稱為肉身菩薩,如今佛門念珠的由來也是寬心和尚最早提出的黃豆計數。這座古寺在硝煙四起的春秋戰事中都能逃過一劫,保存完好。但是朝廷只是一紙令下,就這麼毀於一旦。

    在那五騎消失在夜色中,老僧法顯讓小和尚提著油燈先行返回土地廟睡覺,老人沿著一條夜露浸靴的小路上獨自散步,如同一頭在荒野逛蕩的孤魂野鬼,過了約莫半個時辰才回到土地廟,不同於先前的小廟冷寂似那墳塋,此時的土地廟竟然在短短半個時辰內變得張燈結綵,輝煌大氣,竟有了幾分王侯人家的富貴氣態,石階鋪錦火爐添炭不說,有一位風流倜儻如謫仙的中年人坐在爐邊,身邊更有數位貌若天仙的女婢殷勤伺候著。老僧卻是見怪不怪的神情,走上臺階,蹲在火爐邊伸手烤火取暖,那中年人姿容如畫中人,柔聲問道:“如何?”

    老人摘下皮帽放在膝蓋上,輕聲道:“比他爹聽得進道理。而且自己講起道理來,也一套一套的,娓娓道來,總之,比他爹徐驍要強。”

    老人抬起頭,看著這個幾乎可謂春秋碩果僅存的謀國之士,“納蘭先生,你真要挑動江南道士子和江湖人跟北涼騎軍對著幹?就不擔心弄巧成拙?我覺得那個年輕人並非可以隨意愚弄之輩。真不怕過猶不及?”

    被法顯和尚稱呼為納蘭先生的中年人低頭撥弄著炭火,面如冠玉,煥發出一種美不勝收的光澤,答非所問,“你們佛家有十六觀想,可有觀自身一說?好像沒有吧,捨身都來不及,何用觀想。”

    老和尚無奈嘆息道:“你啊,比貧僧還像個和尚。”

    納蘭右慈冷笑道:“法顯,別忘了當年你本該也是洪嘉北奔中的一枚重要棋子,本該去北莽南朝擔任佛頭,你當時自己也點頭答應了,可臨了反悔,這筆帳,那人可以不計較,我心眼可沒他那麼大!”

    老和尚摸了摸自己的光頭,“沒法子啊,當年在儒家書本里找不到歸處,之後在黃老學說裡也無法安身,原本是臨時抱佛腳,跟隨眾人一起逃個禪而已,不曾想套著逃著,就真把異鄉當家鄉了。既然真當了和尚,那就不該再去理會俗事了。”

    納蘭右慈怒色道:“俗事不理,俗世也不管?天下蒼生也不顧?”

    老和尚笑呵呵道:“身在俗世,一副皮囊丟在此生而已。眾生自有眾生福,眾生自有眾生苦……”

    納蘭右慈猛然站起身,怒喝道:“大伯!”

    老和尚凝視著那盆炭火,眼神恍惚。

    納蘭右慈憤憤道:“曹長卿暗中聯繫南朝遺老,甚至連王遂和顧劍棠都被他說動,許諾西楚成事之後,准許王遂復國東越,允諾顧劍棠成為天下第一人,而不僅僅是那個徐驍吃剩下不要的離陽大柱國,一旦平定中原和吞併北莽,更答應西楚姜氏只存一世,然後姜姒禪讓,換由顧氏子弟做皇帝。這就是曹長卿心中既定的春秋大收官!”

    老和尚喟嘆道:“眾生大苦啊。”

    納蘭右慈站在臺階上,抿起嘴唇,眼神陰沉。

    老僧已經不再稱呼這位昔年家族內的晚輩為先生,而是直截了當問道:“你這麼逼著徐鳳年跟朝廷對立,逼著中原視北涼為仇寇,是在為燕敕王趙炳還是世子趙鑄謀劃?”

    納蘭右慈臉色冷硬,沉聲道:“只要將來北莽喪失南下的國力,手握雄兵的徐家不容於離陽,形同藩鎮割據的北涼不容於天下,是大勢所趨,兔死狗烹一事,換成任何一個人當皇帝,都會做,別說是當今天子趙篆,就是我納蘭右慈輔弼的趙鑄登基稱帝,哪怕他和徐鳳年自幼便是相交莫逆的換命兄弟,到時候只要徐鳳年還是北涼王,北涼的處境,一樣不會有絲毫改觀,說不定比這二十年還要更差。如今離陽拿北涼鐵騎沒辦法,不意味著五年十年後依舊束手無策。”